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士为知己者死

士为知己者死

战国策.赵策一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矣。”

春秋时,晋人豫让在投奔知伯后,受到重视与尊敬。后赵襄子杀死了知伯,并漆了他的头骨作饮器(或说为溺器)。豫让逃到山中,时刻准备刺杀赵襄子,为知伯报仇。这里所录的话就是豫让为报知伯知遇之恩,而发出的誓言。

士在这里作“男儿”解,是泛指,以与下文中的“女”相对。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是说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,这里面体现了古代人所赞美的“义”的精神品格。

汉.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盖钟子期死,伯牙终身不复鼓琴,何则?士为知己者用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

此语典又可紧缩为“士死知己”,其意义同。汉.曹操《祀故太尉乔玄文》:“士死知己,怀此无忘。”


主谓 士,古代对男子的美称,也指有某种才能的人。知己,指彼此相知,情谊深切的朋友。比喻一个人能为深知和看重自己的人效全力。语出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汉·刘向《说苑》:“~,而况为之哀乎?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我们作为他的军师,~,自己赴汤蹈火,粉身碎骨,义无反顾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能尽心尽力的朋友。→女为悦己者容 为朋友两胁插刀 ↔卖友求荣。 也作“士死知己”、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。


【词语士为知己者死】  成语:士为知己者死汉语词典:士为知己者死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栖碧梧

    《庄子.秋水》:“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?(yuān chú,凤凰一类的鸟),子知之乎?夫鹓?,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(竹实)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”又杜甫《秋兴八首》之八:“香稻啄余鹦鹉粒,

  • 菽水之养

    同“菽水承欢”。明夏完淳《狱中上母书》:“斤斤延此二年之命,菽水之养无一日焉。”

  • 子春伤足

    《大戴礼.曾子大孝》:“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,伤瘳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。门弟子问曰;‘夫子伤足瘳矣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,何也?’乐正子春曰:‘善如尔之问也。吾闻之曾子,曾子闻诸夫子曰:“天之所生,地之

  • 陇眠牛

    源见“牛眠地”。旧称风水好的葬地。宋韩琦《叔平学士知青州》诗:“过家门纳驷,卜地陇眠牛。”

  • 杞妇崩城

    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齐庄公袭莒于夺,杞梁死焉。其妻迎其柩于路,而哭之哀。庄公使人吊之,对曰:君之臣不免于罪,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;君之臣免于罪,则有先人之敝庐在,君无所辱命。”汉刘向《列女传.齐杞梁妻

  • 诗成七步

    同“七步成诗”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中吕四月》:“声闻九皋,诗成七步。涵蚌胎于学海,卓尔成群。”

  • 横汾宴镐

    源见“汉武横汾”、“周王宴镐”。指君臣欢宴游乐。唐李適《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》诗:“横汾宴镐欢无极,歌舞年年圣寿杯。”

  • 点鬼录

    同“点鬼簿”。明陶宗仪《辍耕录.点鬼录》:“文章用事填塞故实,旧谓之点鬼录,又谓之堆垛死尸。”【词语点鬼录】   汉语大词典:点鬼录

  • 四十而不惑

    见〔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〕。

  • 沧海生桑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元 李溥光《温泉》诗:“路旁蚬壶遍高原,沧海生桑复几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