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犹豫不决

犹豫不决

原作“犹豫未有所决”。形容拿不定主意。秦赵长平之战后,秦兵长驱直入,包围赵国首都邯郸。赵孝成王遣使求救于魏。魏安厘王派魏将晋鄙率兵救赵,但晋鄙惧怕秦军,停兵汤阴不进。这时,魏王又派新垣衍至赵,要求赵尊秦为帝以换取秦国撤兵。对此,赵王和赵国执政大臣平原君赵胜一时都拿不定主意。这时,齐人鲁仲连前去见平原君,痛斥尊秦为帝的谬论并和新垣衍进行面对面的辩论,将其尊秦为帝理由逐条驳斥,使得新垣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,也坚定了赵王的抗敌决心。恰在此时,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前来救赵,秦兵退去,赵国得以保全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赵策》三《秦围赵之邯郸》:“秦围赵之邯郸。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。畏秦,止于荡阴,不进。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,因平原君谓赵王曰:‘秦所以急围赵者,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,已而复归帝,以齐故。今齐已益弱,方今唯秦雄天下,此非必贪邯郸,其意欲求为帝。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,秦必喜,罢兵去。’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或以为不便,计犹豫未有所决。” 唐·令狐德棻《北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今乃顿兵不进,犹豫不决。”


偏正 犹豫,迟疑。拿不定主意。语本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”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君雄走了几步,在心里~:要不要去车里打那支电话?”△贬义。用于判断行动方面。→优柔寡断 犹豫狐疑 狐疑不决 迟疑未决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↔当机立断 快刀斩乱麻操刀必割 毅然决然斩钉截铁。也作“犹疑不决”、“犹疑不定”、“犹豫未决”、“游移不决”。


【词语犹豫不决】  成语:犹豫不决汉语词典:犹豫不决

猜你喜欢

  • 倾家酿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刘尹(晋刘谈字真长,又称刘尹)云:‘见何次道(何充字次道)饮酒,使人欲倾家酿。’”《晋书.何充传》:“充能饮酒,雅为刘恢所贵。谈每云:‘见次道饮,令人欲倾家酿。’言其能温克也。”

  • 至养

    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尊亲之至,莫大乎以天下养。”后因以“至养”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。宋秦观《代贺兴龙节表》:“昭哉嗣服,缵六圣之洪休;大矣孝熙,备三宫之至养。”【词语至养】   汉语大词典:至养

  • 凤栖桐

    源见“凤鸣朝阳”。比喻材得其用。唐 李伯鱼《桐竹赠张燕公》诗:“凤栖桐不愧,凤食竹何惭?”

  • 好文日

    《汉武帝故事》:“颜驷,不知何许人,汉文帝时为郎。至武帝辇进郎署,见驷庞眉皓发,上问曰:‘叟何时为郎,何其老也?’对曰:‘臣文帝时为郎。文帝好文,而臣好武;至景帝好美,而臣貌丑;陛下即位,好少而臣已老

  • 秦晋之好

    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秦伯纳女五人,怀嬴与焉。奉匜沃盥,既而挥之。怒,曰:‘秦、晋,匹也。何以卑我?’公子惧,降服而囚。”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,令晋为之饰装。从文衣之媵七

  • 鸿稀鳞绝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、“鱼传尺素”。比喻书信极少,音讯不通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一折:“自别颜范,鸿稀鳞绝,悲怆不胜。”并列 语出《汉书·苏武传》所载雁足传书之事;又汉·蔡邕《饮马长城窟行》有“客从远方来

  • 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

    见〔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〕。

  • 辟门

    源见“辟门四聪”。指广开贤路,访求人才。汉应劭《风俗通.十反》:“盖人君者,辟门开窗,号咷博求,得贤而赏,闻善若惊,无適也,无莫也。”【词语辟门】   汉语大词典:辟门

  • 金谷酒

    源见“金谷酒数”。指美酒。《红楼梦》十八回:“香融金谷酒,花媚玉堂人。”【词语金谷酒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谷酒

  • 别抱琵琶

    比喻女子再嫁。明杨柔胜《玉环记·赶逐韦皋》: “妾身得徐君子,满拟终身之望,妾岂敢别抱琵琶?” 参见:○琵琶别抱见“琵琶别抱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四》:“然故人情重,实不忍~。”【词语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