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孙寻芳草

王孙寻芳草

同“王孙逐草”。唐钱起《仲春晚寻覆釜山》诗:“王孙寻芳草,步步忘路远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轲亲教子

    源见“孟母择邻”、“孟母断机”。指良好的母教。明 邵璨《香囊记.讲学》:“幼习文章,曾佩轲亲教子方。”

  • 接䍦倒着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倒戴头巾,形容醉酒之态。金元好问《赵汲古南园》诗:“接䍦倒着容山简,老屋高眠称陆云。”

  • 词筒

    源见“诗筒”。盛诗词的竹筒,借指诗词。清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紫蟹熟矣胡麻饛,门前钓榜催词筒。”【词语词筒】   汉语大词典:词筒

  • 齐相计

    源见“二桃杀三士”。指施用阴谋手段杀人。清吴伟业《桃核船》诗:“三士漫成齐相计,五湖好载越姝行。”

  • 刮目相见

    源见“吴下阿蒙”。谓另眼看待,用新眼光看人。蔡元培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》:“士别三日,刮目相见。况时阅数载,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。”见“刮目相待”。【词语刮目相见】  成语:刮目相见汉语大词

  • 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
    元明时熟语。意谓再机密的事,也有泄漏的可能。 表示消息封锁不住。语出元.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二折:“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。这小贱人无礼,瞒着老夫,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,兀的不气杀老夫也!”元.

  • 濡沫枯鳞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借指身陷困境的苟延残喘者。唐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分其斗水,济濡沫之枯鳞;惠以馀光,照孀栖之寒女。”

  • 煮粥焚须

    唐代李勣为姊煮粥的故事。《新唐书.李勣传》:“性友爱,其姊病,尝自为粥而燎其须。姊戒止:答曰:‘姊多疾而勣且老,虽欲数进粥,尚几何?’”后以“煮粥焚须”比喻手足情深。连动 比喻手足之爱。语本《新唐书·

  • 宜男草

    晋.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宜男,草也。高六七尺,花如莲,宜怀妊妇人佩之,必生男。”(引自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一)宜男草,萱草。古代传说孕妇佩宜男草必生男孩。后用为咏生子之典。唐.于鹄《题美人》:“胸前空带宜

  • 视死若归

    见“视死如归”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故战日有期,~。”【词语视死若归】  成语:视死若归汉语大词典:视死若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