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班姬辞辇

班姬辞辇

班姬:西汉楼烦(今山西宁武)人。名不详,班固祖姑。少有才学,成帝时被选入宫,立为倢伃,受到成帝的宠幸。汉成帝刘鳌有一次驾辇车到后宫去游玩,想让班倢伃坐到自己车上。班倢伃拒绝上车,说:“我看古代图画,圣主贤君身旁常有名臣陪伴,只有夏、商、周三朝的末代皇帝,才由宠妃陪伴。现在我要是和皇上同乘一车,您不是就和夏桀商纣差不多了吗?”汉成帝听后很受启发。太后得知后,高兴地说:“古代有楚庄王的樊姬,现在有班倢伃,都是规劝君王改过勤政的贤淑后妃啊!”后以此典称颂善识大体,贤淑守礼的后妃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97下《外戚传下·孝成班倢伃传》3983、3984页:“孝成班倢伃,帝初即位选入后宫。始为少使,蛾(é鹅,通“俄”)而大幸,为倢伃,居增成舍,再就馆,有男,数月失之。成帝游于后庭,尝欲与倢伃同辇载,倢伃辞曰:‘观古图画,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,三代末主乃有嬖女,今欲同辇,得无近似之乎?’上善其言而止。太后闻之,喜曰:‘古有樊姬,今有班倢伃。’倢伃诵《诗》及《窈窕》、《德象》、《女师》之篇。每进见上疏,依则古礼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魏·何晏《景福殿赋》:“嘉班姬之辞辇,伟孟母之择邻。”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壮当熊之忠勇,深辞辇之明智。” 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下》:“故班姬辞辇,垂美无穷。” 唐·卢纶《天长久词》:“辞辇复当熊,倾心奉六宫。” 唐·徐惠《长门怨》:“守分辞芳辇,含情泣团扇。” 唐·郑愔《奉和幸上宫昭容院献诗》:“不言辞辇地,更有结欢庐。” 唐·皇甫冉《见诸姬学玉台体》:“宁辞玉辇迎,自堪金屋贮。” 唐·严武《班倢伃》:“繁华非此日,指辇竟何辞?” 唐·罗虬《比红儿诗》:“辞辇当时意可知,宠深还恐宠先衰。” 唐·李贺《感讽六首》之5:“本无辞辇意,岂见入空宫。” 唐·许尧佐《柳氏传》:“向使柳氏以色选,则当熊辞辇之诚可继。”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定情》:“须仿冯媛当熊,班姬辞辇,永持彤管侍君傍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‘孝成班婕妤,帝初即位选入后宫。始为少使,蛾而大幸,为婕妤,居增成舍,再就馆。有男,数月失之。成帝游于后庭,尝欲与婕妤同辇载,婕妤辞曰:‘观古图画,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,三代末主乃有嬖女,今欲同辇,得无近似之乎?’上善其言而止。太后闻之,喜曰:‘古有樊姬,今有班婕妤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成帝非常宠爱班婕妤。有一次成帝在后宫游玩,想让班婕妤和他同辇而行。班婕妤推辞说:“我看古代图画,凡贤圣的君主总有贤明的大臣在身边,而夏、商、周三代末世的昏君才总让女色围绕着,今天您让我同辇,不是有些像他们吗?”成帝很赞许她的话,不再让她同辇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后妃贤德识礼。

【典形】 班姬辞辇、辞辇、辞辇之诚。

【示例】

〔班姬辞辇〕 清·洪升《长生殿》:“须仿,冯嫟当熊,班姬辞辇,永持彤管侍君傍。”

〔辞辇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壮当熊之忠勇,深辞辇之明智。”

〔辞辇之诚〕 唐·许尧佐《柳氏传》:“向使柳氏以色选,则当熊辞辇之诚可继。”


【词语班姬辞辇】  成语:班姬辞辇汉语词典:班姬辞辇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席

    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载:战国时,魏惠王不听宰相公叔痤(痤,或作座)的推荐,不用商鞅。公叔痤死后,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求贤,便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,见到秦孝公。商鞅先以帝道与王道向孝公陈说,孝公不听。

  • 付诸东流

    同“付之东流”。梁启超《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》二:“问其所以异于彼辈者,则多藏此一片故纸于箧底而已,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,遂付诸东流。”戈茅《关于屈原》:“屈原的爱国主张终不得达,遂愤慨悲观,怀沙

  • 攀车

    源见“攀辕卧辙”。借指挽留眷恋离职良吏。唐卢纶《送崔邠拾遗》诗:“今日攀车复何者,辕门垂白一愚夫。”

  • 管城公

    同“管城子”。宋黄庭坚《戏咏猩猩毛笔》:“政以多知巧言语,失身来作管城公。”【词语管城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管城公

  • 郤縠

    《国语.晋语四》:“文公问元帅于赵衰,对曰:‘郤縠可,行年五十矣,守学弥惇。夫先王之法志,德义之府也,夫德义,生民之本也。能惇笃者,不忘百姓也。请使郤縠。’公从之。”“乃大蒐于被庐,作三军。使郤縠将中

  • 登楼

    源见“王粲登楼”。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,思归,作《登楼赋》之事。泛指客游思乡。唐杜甫《春日江村》诗之五:“群盗哀王粲,中年召贾生。登楼初有作,前席竟为荣。”宋陆游《秋望》诗:“一樽莫恨盘飨薄,终胜登楼

  • 钝槌

    源见“利锥”。喻愚钝。宋王禹偁《谪居感事》诗:“自此韬馀刃,终当学钝槌。”【词语钝槌】   汉语大词典:钝槌

  • 洛下仙舟

    同“李郭舟”。明张煌言《寄怀徐闇公年丈》诗:“洛下仙舟不可寻,长因秋水忆横襟。”

  • 五里公超雾

    同“五里雾”。宋黄庭坚《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》:“它时无屋可藏身,且作五里公超雾。”

  • 志大才短

    见“志大才疏”。蔡东藩《两晋演义》36回:“嵩起语道:‘恐将来难如母意。伯仁~,名高识闇,好乘人敝,未足自全。嵩性抗直,亦为世所难容,惟阿奴碌碌,当得终养我母呢。’”【词语志大才短】  成语:志大才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