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置之死地而后生

置之死地而后生

孙子.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置,安放;生,生存。把人放在不拼命决战,就会死亡的境地,人才能奋勇杀敌,战而求生。后因以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用作把人放在拼命决战的困境,才能奋勇抗争的典故。
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补遗》:“若论兵法,则置之死地生矣。项羽救赵,既渡,沉船破甑,持三日粮,示士必死无还心,故能破秦。”


其他 置,放;死地,绝境;后,然后;生,活,生存。放置于生死攸关的境地,逼迫其拼命一搏以求生存。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陈荫荣《兴唐传》:“杨林这么一逼,非给大伙逼急了不可,这就叫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谋略或处境方面。


【词语置之死地而后生】  成语:置之死地而后生汉语词典:置之死地而后生

猜你喜欢

  • 寿妆

    同“寿阳妆”。明 朱雍《瑶台第一层.上元扈跸同宗室仲御作》词:“寿妆酥冷,郢韵佩举,麝卷云绡。”

  • 雷门操布鼓

    同“持布鼓过雷门”。元许有壬《和傅汝砺寄来韵》之二:“不向雷门操布鼓,要从人海见珠宫。”

  • 潘果

    同“潘车盈果”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和湘东王横吹曲.洛阳道》:“玉车争晚入,潘果溢高箱。”【词语潘果】   汉语大词典:潘果

  • 贯虱心

    源见“精贯虱心”。形容功力深厚,射技精湛。宋刘克庄《观射》诗:“各自分牛脔,何曾贯虱心?”

  • 轻躯得百琲

    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九《晋时事》:“又屑沉水之香为尘末,布象床上,使所爱者践之,无迹者赐以真珠百琲;有迹者节其饮食,令身轻弱。故闺中相戏曰:‘尔非细骨轻躯,安得百琲真珠。’……”晋.石崇用香为尘末,布

  • 补天

    源见“女娲补天”。喻挽回世运。南朝 梁陆倕《新漏刻铭》:“业类补天,功均柱地。”【词语补天】   汉语大词典:补天

  • 非熊发梦

    同“非熊兆”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访旧》:“看鲸鲵连番在手,是当年非熊发梦,济川舟楫。”

  • 羽扇扬风

    源见“奉扬仁风”。谓地方官吏行使德政。唐钱起《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》诗:“羽扇扬风暇,瑶琴怅别情。”

  • 机上肉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王粲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质别传》曰:“质案剑曰:‘曹子丹(曹真),汝非屠机上肉,吴质吞尔不摇喉,咀尔不摇牙,何敢恃势骄耶?’”机,几案。机上肉,案板上的肉,比喻可任人宰割。《新唐书.桓彦

  • 鼎盛春秋

    见“春秋鼎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