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长康三绝

长康三绝

世说新语.文学》梁.刘孝标(峻)注引宋明帝《文章志》曰:“桓温云:‘顾长康(即顾恺之,晋代大画家)体中痴黠各半,合而论之,正平平耳。世云(其)有三绝:画绝,才绝,痴绝。’”

晋.桓温评论顾恺之有三点独特之处,即绘画,才学和痴呆。此处所谓“痴呆”,是才智之士在某一方面的疏略。后因用为名人故事之典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十八《浮生》诗:“不用嘲痴绝,儿曹尚可传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文苑传·顾恺之传》: 顾恺之“尤善丹青,图写特妙,谢安深重之,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。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精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堵中。’……初,恺之在桓温府,常云:‘恺之体中痴黠各半,合而论之,正得平耳。’故俗传恺之有三绝: 才绝、画绝、痴绝。”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五:“顾恺之,字长康,小字虎头,晋陵无锡人,多才艺,尤工丹青,传写形势,莫不妙绝。”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亦有所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顾恺之字长康,小字虎头,特别擅长作画,图写极妙,谢安很器重他,认为是前所未有的。顾恺之每画好人像,有时几年不画眼睛,别人问他,他答道:“人四体的美丑,本来无关于妙处,刻画人的神态,正在这里。”起初,顾恺之在桓温府中时,桓常说:“恺之身上痴呆与聪慧各占一半,合起来讲,正好相平。”因而人们传说恺之有三绝: 才绝、画绝、痴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书画神妙奇绝; 或指人有痴气。

【典形】 长康痴、长康三绝、痴号、痴虎头、痴绝、顾虎头、虎头痴、虎头三、虎头三绝、三绝、虎头灵妙笔、虎头风、前身虎头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康痴〕 宋·苏辙《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》:“我兄次公狂,我复长康痴。”

〔长康三绝〕 清·张大受《送顾禄百外孙》:“长康三绝擅,东野一身穷。”

〔痴虎头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
〔痴绝〕 宋·苏轼《次韵韶守狄大夫》之一:“才疏正类孔文举,痴绝还同顾长康。”

〔顾虎头〕 唐·杜甫《题玄武禅师屋壁》:“何年顾虎头,满壁画沧州。”

〔虎头痴〕 宋·黄庭坚 《饮润父家》:“要似虎头痴,何须樗里瘿。”

〔虎头三〕 明·袁宏道《题曾太史退如憨斋》:“已甘中散七,未害虎头三。”〔虎头三绝〕 清·纳兰性德《病中过锡山》:“久爱虎头三绝誉,今来仍向画中看。”

〔三绝〕 唐·王维 《为画人谢赐表》:“徒以职官,不敢二事; 顾惟时论,有惭三绝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王

    北齐.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杂艺》:“梁氏秘阁散逸以来,吾见二王真草多矣。”清.赵曦明注:“二王,羲之、献之也。”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合称为“二王”。后因为称道善于书法的典故。唐.罗隐《寄酬邺

  • 鼎梅助味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指宰辅重任。宋李曾伯《沁园春.送洪漕使宪闽》词:“自檄草参筹,宾筵领袖,鼎梅助味,省闼权衡。”

  • 风雨漂摇

    同“风雨飘摇”。唐李华《二孝赞》:“风雨漂摇,支体鳞皴。”清钱谦益《〈孙楚惟诗稿〉序》:“释晨昏温凊之忧,而怀风雨飘摇之惧。”见“风雨飘摇”。唐·李华《二孝赞》:“~,支体鳞皴。”【词语风雨漂摇】  

  • 荣公

    同“荣启期”。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二:“颜生称为仁,荣公言有道。”【词语荣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荣公

  • 耐久论交

    源见“耐久朋”。谓交友能长久保持友谊。清 丘逢甲《次韵再答晓沧》之一:“莫相非薄莫相师,耐久论交更可期。”

  • 归鹤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谓不忘故乡的人。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:“东走穷归鹤,南征尽跕鸢。”【词语归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归鹤

  • 痛绝人琴

    同“哭人琴”。郁达夫《题诸真长病起楼图》诗之二:“痛绝人琴又一春,市楼诗梦久成尘。”

  • 得体

    《礼记.仲尼燕居》:“官得其体。”孔颖达疏:“体谓容体,谓设官分职,各得其尊卑之体。”后因以言行得当、恰如其分为“得体”。《旧唐书.吕元膺传》:“元膺学识深远,处事得体,正色立朝,有台辅之望。”【词语

  • 石麟儿

    同“石麒麟”。清方文《除夕前二日柬胡彦远程穆倩》诗:“西子湖边金谷妾,琼花台畔石麟儿。”

  • 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

    同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。草明《乘风破浪》一:“别的不敢说,说到‘铁牛’,我侍候它快将二十年,它的脾气哪一点我不知道?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,人是这样,高炉更是这样。”见“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”。草明《乘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