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黄齑三百瓮

黄齑三百瓮

《谐语》引《苏黄滑稽帖》:“苏轼曰:王状元未第时,醉堕汴河,为水神扶出,曰:‘公有三百千料钱,若死于此,何处消破?’明年,遂登进士。有久不第者,亦效之,佯醉落河,河神亦扶出。士大喜曰:‘我料钱几何?’神曰:‘吾不知也。但三百瓮黄齑无处消破耳。’”后因以“黄齑三百瓮”形容文士命运不济,生活贫寒。宋陆游《斋中杂题》诗之三:“黄齑三百瓮,自是天所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谐语》引 《苏黄滑稽帖》:“苏轼曰: 王状元未第时,醉堕汴河,为水神扶出,曰:‘公有三百千料钱,若死于此,何处消破?’明年,遂登进士。有久不第者,亦效之,佯醉落河,河神亦扶出。士大喜曰:‘我料钱几何?’神曰:‘吾不知也,但三百瓮黄齑 (ji) 无处消破耳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宋代苏轼讲: 王状元未及第前,一次醉酒堕入汴河,河神将他扶出,说:“您有三百千官俸钱还未用,如死在这里,将如何花销?”第二年,王状元科举得中。有个久未及第的书生模仿他,也佯醉落水,河神亦将他扶出,书生忙问:“我有多少官俸钱?”河神回答:“我不知道,只知有三百瓮黄韭末无处消费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书生贫寒,生活清苦。

【典形】 百瓮齑、黄齑三百瓮、黄齑瓮、齑瓮、三百瓮齑、十瓮齑、消破黄齑。

【示例】

〔百瓮齑〕 清·唐孙华《挑菜》:“书生食籍闻前定,应许支消百瓮齑。”

〔黄齑三百瓮〕 宋·陆游《斋中杂题》之三:“黄齑三百瓮,自是天所破。”

〔齑瓮〕 宋·陆游《书意》之二:“余禄正应齑瓮在,宿酲时卧酒垆旁。”

〔三百瓮齑〕 宋·陆游《病愈看镜》:“三百瓮齑消未尽,不知更著几年还?”

〔十瓮齑〕 宋·张孝祥《张钦夫送笋脯》:“书生长有十瓮齑,却笑虎头骨相痴。”

〔消破黄齑〕 宋·陆游《老学庵北窗杂书》:“直须消破黄齑尽,始是浮生结局时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匕鬯

    《易.震》:“震惊百里,不丧匕鬯。”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:“雷发声,闻于百里,古者诸侯之象。诸侯之教令,能警戒其国内,则守其宗庙社稷,为之祭主,不亡匕与鬯也。”匕、鬯,古代祭祠宗庙用物,借指宗庙祭祀。南

  • 月将

    源见“日就月将”。谓每月有长进。唐陆贽《鸿渐赋》:“琢玉者日就其功,为学者月将其益。”【词语月将】   汉语大词典:月将

  • 斑衣侍

    同“斑衣戏彩”。宋张元幹《满庭芳》词:“满泛椒觞献寿,斑衣侍,云母分屏。”

  • 戴高帽子

    《北史.能安生传》:“道晖好着高翅帽、大屐,州将初临,辄服以谒见。仰头举肘,拜于屐上,自言学士比三公。”后因以妄自尊大,冀人誉己为好戴高帽子;吹捧恭维别人为给人戴高帽子。《镜花缘》二七回:“老父闻说此

  • 锦文

    同“锦字书”。明冯梦龙《挂枝儿.耐心》:“锦文织就,薄幸回颜。”【词语锦文】   汉语大词典:锦文

  • 吟白石

    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指宁戚饭牛时所唱的歌,借以咏牛。元贡性之《牧牛图》诗:“邯郸城头征战息,宁戚徒劳吟白石。”

  • 卧大床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谓因具豪气而高尚其身。宋陆游《信州东驿晨起》诗:“悲歌未肯弹长铗,豪气犹能卧大床。”

  • 执笔对泣

    《会稽典录》:“盛吉字君达,拜廷尉,性多仁惠,务在哀矜。每冬月罪囚当断,其妻执烛,吉持丹青笔,相向垂泣。”盛吉作为廷尉(掌管刑狱),每年冬季处理囚犯时,吉手执朱笔,夫妻相对而泣,不忍心判处罪刑。后用为

  • 越橐

    《汉书.陆贾传》载:陆贾出使南越,南越王赵佗赐给他一只口袋,内装珍奇宝物,价值千金。后因以“越橐”指贮藏珍宝的袋子。唐杜牧《扬州》诗之二:“蜀船红锦重,越橐水沉堆。”【词语越橐】   汉语大词典:越橐

  • 马耳春风

    同“马耳东风”。金元好问《谷圣灯》诗:“纷纷世议何足道,尽付马耳春风前。”见“耳边风”。金·元好问《谷圣灯》:“纷纷世议何足道,尽付~前。”【词语马耳春风】  成语:马耳春风汉语大词典:马耳春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