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齐太史简

齐太史简

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太史(古代官名,夏、商、周三代时,为史官和历官之长,古时史官与历官不分,秦称太史令,汉属太常,以后历代名称隶属多有变异,但其基本职司是掌管天文、历法、史料)书曰:‘崔杼弑其君。’崔子杀之。其弟嗣书(太史之弟仍然继续这样写),而死者二人(指崔杼又接连杀死太史的两个弟弟)。其弟又书(太史第三个弟弟又这样记载),乃舍(通赦)之。南史氏闻太史尽死,执简以往(其简仍书‘崔杼弑其君’,执之前去),闻既书矣,乃还。”

此事又见汉刘向《新序.节士篇》。

春秋时,齐国大夫崔杼,杀死了齐国国君齐庄公。齐国太史官在史册上写道:“崔杼弑其君”。崔杼大怒,把太史官杀了。太史的两个弟弟都继续这样如实记载,都被杀死。太史的第三个弟弟仍然这样写,崔杼只得将他赦免。

后以此用为“良史”(坚持求实,不怕杀头)的典故。

宋.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在齐太史简,在晋董狐笔(详见本书“董狐直笔”条)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马青丝

    源见“青丝白马”。借指叛乱。清黄景仁《寿阳》诗:“地经白马青丝后,山在风声鹤唳中。”

  • 书丹

    用硃笔在碑石上写字,以便石工镌刻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谷水》:“蔡邕以熹平四年,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,光禄大夫杨赐,谏议大夫马日磾,议郎张驯、韩说,太史令单飏等,奏求正定六经文字。灵帝许之。邕乃自书丹于

  • 原尝春陵

    《史记.平原君世家》:“平原君赵胜者,赵之诸公子也。”“是时齐有孟尝(君),楚有春申(君),故争相倾以待士。”战国时有四公子,即平原君赵胜,孟尝君田文,春申君黄歇,信陵君魏无忌。他们四人都以好士闻名。

  • 大风歌

    此歌是汉高祖刘邦表达渴望安邦治国之情怀。后以此典比喻帝王创业和渴望安邦治国的豪情壮志。刘邦(前256——前195年),字季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初为泗水亭(今江苏沛县东)长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

  • 抱石

    同“抱璞”。唐李白《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》诗:“抱石耻献玉,沉泉笑探珠。”【词语抱石】   汉语大词典:抱石

  • 三朝元老

    《后汉书.章帝纪》:“行太尉事节乡侯 熹三世在位,为国元老。”后因以“三朝元老”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。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四:“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,来游西湖,人知三朝元老,观者如堵。”后用以泛指老资

  • 咸秦百二

    同“秦关百二”。清曹贞吉《满庭芳.和人潼关》词:“太华垂旒,黄河喷雪,咸秦百二重城。”

  • 圯下兵法

    同“圯桥书”。宋陈亮《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》:“子房为高帝谋臣,从容一发,动中机会,而尝超然于事物之外,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?”【词语圯下兵法】   汉语大词典:圯下兵法

  • 待兔

    源见“守株待兔”。用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,坐享其成。唐欧阳詹《送王式东游序》:“予怀待兔之固,犹伺北阙寝书之报;公范见变豹之理,将东游诸侯之国。”宋范仲淹《临川羡鱼赋》:“亦犹射雉之子,即

  • 屈子沉湘

    同“屈原沉湘”。汉王褒《九怀.尊嘉》:“伍胥兮浮江,屈子兮沉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