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路左翼中旗
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。
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。
即窝鲁朵城、古回鹘城。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址。《辽史·耶律大石传》:保大三年(1123)大石西行,“先遗书回鹘王毕勒哥曰:‘昔我太祖皇帝北征,过卜古罕城’……”。即“古回鹘城”。
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。是清顺治九年(1652)为来京朝见的西藏黄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住锡之所,故有“达赖庙”之称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西黄寺被拆除,现仅存寺西的班禅六世塔院。又称黄寺。
亦作阎良镇。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阎良乡。旧属临潼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 “栎阳镇” 条下: “又阎梁镇,在 (临潼) 县北七十里清水北岸。”
为明南京皇宫内午门之北的一座桥梁。在今江苏南京市明故宫午朝门内。
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八十里,接常宁县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“熙宁六年废乐山砦。”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乐山镇“今有市”。(1)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部、伊通河西岸。面积13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
俗名桥头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八里通安镇。明崇祯 《吴县志》 卷16有通安桥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长洲县图: 西北有通安桥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县西北有 “通安桥镇”。
在今湖北汉川县北汈汊湖内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一》:大松湖“在汉川县北十八里,又北二里为小松湖,西接瓜子湖、五湖,北通杨子港”。
亦作鹿儿峡山、鹿儿岭。在今河北承德县(下板城) 东北东山咀乡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 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,“皇太子至路儿岭,诏追及之,还宫”。
金置,属诸城县。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。在江苏省新沂市西部。面积101.6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坝头,人口 2000。相传汉时刘秀经此,因河道泥泞难行,遂以稻草铺垫,形成草桥得以通过,以此为
在今江西会昌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雁门峡 “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,羊角江所经。夹江两岸皆山,中列三石,江水分为三道,亦号三门峡,舟行甚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