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阳县

东阳县

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东阳城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陈婴者,故东阳令史……东阳少年杀其令, ……遂强立婴为长。”即此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西晋仍属临淮郡。南朝陈废。

②汉高帝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漳南镇。东汉省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贝州。十八年(598)改漳南县。

③隋开皇十二年(592)改吴宁县置,为婺州治。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。十八年(598)改名金华县。

④唐垂拱二年(686)析义乌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即今浙江东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6:“取旧东阳郡名也。”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)改为东场县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)复名东阳县。元属婺州路。明、清属金华府。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88年改设东阳市。

⑤武周久视元年(700)分蜀、广都二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灵池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东阳城。属东海郡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复置。属临淮国。东晋又废。秦末陈婴为县令史,东阳少年杀县令,“立婴为长,县中从者得二万人”,参加项梁起义队伍(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。(2)隋开皇六年(586年)分枣强县置,治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。属贝州。十八年改为漳南县。(3)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由吴宁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金华市。为金华郡治。十八年改为金华县。(4)武周久视元年(700年)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龙泉驿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灵池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析义乌县置,治今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。属婺州。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年)改名东场县,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复名东阳县。元属婺州路,明、清属金华府。1988年撤销,改设东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董峰山

    原名董奉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: 董峰山 “在州西南五十里。峰峦竞起,高出群山。上有黑龙洞”。

  • 什拉穆楞河

    即西拉沐伦河。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沐伦河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3:康熙二十九年(1690)八月,额鲁特准噶尔噶尔丹攻破喀尔喀蒙古,长驱南下至乌兰布通山,清抚远大将军福全进击,大破噶尔丹军,噶尔丹“拔营

  • 商、周时国。东迁后为周畿内国,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十六年(前575),“公会尹子、晋侯、齐国佐、邾人伐郑”。又,《左传》:定公七年(前503),“单武公、刘桓公败尹子于穷谷”。

  • 之莱山

    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平度州“天柱山”条下:“《通志》:山之东曰之莱山,东连大泽、御驾、明堂诸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之莱山,“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汉人祀月之处。山有秦篆悬崖

  • 大兴府

    金贞元元年(1153)改析津府置,建为中都,属中都路。治所在析津县(今北京城西南,贞元二年改名大兴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永定、北运河流域间地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改名大都路。金贞元二年(

  • 沙过甸

    亦作沙涡甸。大理国巴翠部。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卷下:威龙山“蛮名沙涡甸”。

  • 四贤祠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之孤山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四贤祠“在钱塘县孤山。初杭人祀唐白居易于竹阁,后增宋林逋、苏轼,名三贤堂。绍兴后废,徙寄水仙王庙庑后。明正德中复建,增祀唐李泌为四贤祠”。

  • 蒲泽县

    ①亦作蒱泽县。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当今内蒙古达拉特、准格尔两旗境。为属国都尉治。东汉废。王先谦 《汉书补注》: “蒱泽,官本作蒲泽。”②五代晋改堂阳县置,属镇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北。后汉复为堂阳

  • 秃纳河

    即今欧洲之多瑙河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宗时,随拔都攻马札儿部主怯怜,“速不台曰:王欲归自归,我不至秃纳河马茶城不还也”。

  • 分州镇

    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。清设州同于此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