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沙洲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中沙洲。以在南沙洲和北沙洲之间,故名。因洲上有红草生长,又排行第二(南沙洲排行第一),中国渔民向称红草二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中沙洲。以在南沙洲和北沙洲之间,故名。因洲上有红草生长,又排行第二(南沙洲排行第一),中国渔民向称红草二。
①金大定七年 (1167) 改保定县置,为泾州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泾河北岸。以泾水为名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省入泾州。②1914年改泾县置,属甘肃泾原道。治所即今甘肃泾川县。1927年直
即泠君山。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0韶州:灵君山“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山下有灵君之神,因名。《旧经》云:山顶有池,周围四十步,深五尺, 内有银名九牛根,与半夏同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
①西魏置,属蔚州。北周废。隋仁寿二年(602)复置,属庆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村东北二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华池县:“因县西华池水为名。”大业元年(605)移治东华池。十三年(617)废。唐武德
一作残孤堡。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五里残虎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残虎堡 “嘉靖二十三年筑,隆庆六年增修。周一里有奇。嘉靖中尝苦寇掠”。
北宋置,属历阳县。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西梁山下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和州历阳县有“梁山、栅江二寨”。
即今安徽石台县东北小溪水北岸七都镇。明万历《石埭县志》有七都。
即今福建平和县东花山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平和县: 高山溪在 “县东北。亦出大峰山,曰高山水,历大小坪,合群溪之水为溪口溪,流入南靖县,会为大溪。土人呼为高坑石神溪,或以为即石塍溪也”。《清一统志
元初废阿干县为镇,属兰州。即今甘肃兰州市南阿干镇。明初又置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兰州:“南有阿干镇关。”即此。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东南部。面积84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水子村,人口2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廓州置,治所在广威县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)。辖境相当柜青海尖扎、贵德二县及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廓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廓州置,治
亦作小朱山。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大朱山“旁有小朱山,错水所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