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京兆郡

京兆郡

①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为雍州治。治所在长安县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西安市以东、华县以西及三原、泾阳、高陵三县地。晋建兴后,历为刘聪、石勒、苻健、姚苌、赫连勃勃所据。北魏徙治霸城县 (今西安市东北新筑镇附近),属雍州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复治长安县,改为京兆尹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置雍州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雍州为京兆郡,治所在大兴城(今西安市)。辖境北面扩大至宜君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又改为雍州,天授元年 (690) 复为京兆郡,寻复为雍州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齐时治邓县 (今襄阳县西北邓城)。


(1)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治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、三原与高陵以南、华县以西及秦岭和商洛、丹凤、商南等市县以北。西晋东南辖境缩小,仅止秦岭山地。北魏移治霸城县(今西安市东北)。西魏仍治长安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长安、大兴二县(今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和华山以北,乾县与周至县以东,淳化、宜君二县及渭河下游以南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雍州。(2)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邓县(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西北)。南朝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饶州府

    明初以鄱阳府改置,属江西省。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)。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景德镇市、波阳、余干、余江、万年、德兴、乐平等县地。1912年废。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朱元璋改饶州路为鄱阳府,寻改饶

  • 彭州

    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彭原县(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贞观七年 (633) 改羁縻洪州置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后废

  • 白洋河

    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白洋河“在宿迁县东南三十五里。自安徽泗州流入,即北潼水之下流也。旧为巨浸,望之如洋,故名”。②又名义井河。即今山东栖霞县、烟台市境之白洋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
  • 龟龙山

    即龙鼍山。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8恩州阳江县:龟龙山“在恩平县西南。高三百余丈,周回一百五十里。山形似龙,下有龙穴,往往兴雨云是龟洲”。

  • 七泉

    在今湖南道县东。唐元结《七泉铭序》曰:“道州东郭有泉七穴……其一曰潓泉,次曰��泉,次曰涍泉、汸泉、德泉。铭之泉上,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。留一泉名曰漫泉……一泉出山

  • 黄坝驿

    即今陕西宁强县西南黄坝驿乡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黄坝驿 “在宁羌州西南八十里。有驿丞。南至四川保宁府广元县神山驿四十里。今有把总分防”。

  • 彰武台 (臺) 门

    清置,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即今辽宁新民市西北彰武台门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彰武台边门 “在广宁县北,东至开原县发库门一百二十里,西至白土厂边门一百六十二里,有章京驻防”。

  • 鸡鸣峡

    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龟龙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东至黎乡,历鸡鸣峡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0涪州:“鸡鸣硖山在县西十五里。先主时,涪陵人反,蜀将邓芝讨焉,至鸡鸣硖。”

  • 清河门

    清置,在今辽宁阜新市西南清河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 清河边门 “在义州城东北五十六里,东至白土厂边门八十三里,西至九官台边界六十五里,有章京驻防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78义县: “因地近清

  • 知子罗行政区

    1916年析原丽江府地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福贡县南八十二里知子罗。傈僳语 “知子” 为好,“罗” 为地方,意即好地方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碧江设治局。旧县级行政区名。1912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