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京洛

京洛

洛阳之别称。因东周、东汉皆建都于此,故名。班固 《东都赋》: “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,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。”


河南洛阳的别称。因东周、东汉至北魏均建都于此,故名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,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丰 (豐) 原

   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,东入渭南市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泠水 “历阴槃、新丰二原之间”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7: “新丰原,一名青原。在 (渭南) 县西南二十里……今泠水经此原之右。”《清一统志 ·

  • 巴乡村

    当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龙洞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……江之左岸有巴乡村,村人善酿,故俗称巴乡清。”

  • 一作扬。西周封国。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。周幽王时封周宣王之子尚父为杨侯。一说唐叔虞之后,至晋武公,逊于齐,生伯侨,归周天子,封杨侯。春秋时晋灭之以为羊舌氏之邑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虞、虢

  • 牵招渠

    即雁门渠。在今山西代县东南。三国魏雁门太守牵招主持开凿,故名。即“雁门渠”。

  • 柏溪村

    即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柏溪乡。明万历 《祁门县志》 卷4 《乡市》 有柏溪村。

  • 包来

    春秋莒邑。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,或以为在莒县西浮来山。《公羊传》:隐公八年(前715),“公及莒人盟于包来”,即此。《春秋》作浮来。古邑名。又作浮来。春秋莒邑(或说属纪国)。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,一说在

  • 明河

    ①古沙水 (蒗荡渠) 支津。在今河南郸城县境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: “沙水又东,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明水注之,水上承沙水支津,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。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

  • 胶南县

    1946年改珠山县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即今山东胶南市。1990年改为胶南市。旧县名。1946年析胶县南部九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置,治今山东省胶南市胶南镇。1990年撤销,改设胶南市。

  • 明水泉子

    又名白花泉。在今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南二十余里。明水县以此名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明水县图: 县东南有明水泉子。

  • 涂 (塗) 水县

    春秋时晋置,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八年 (前514),“知徐吾为涂水大夫”。西汉为涂水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