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克孜尔千佛洞

克孜尔千佛洞

在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尔镇东南十四里。建于木扎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。 “克孜尔”系支流河名,维吾尔语意为红色。现存二百三十六窟,是天山南麓最大的佛教石窟群。最早可能开凿于东汉,盛于南北朝,至唐代吐蕃废弃。石窟分支提窟和毗诃罗窟。窟中塑像已大部被毁,只有八十余窟尚保存部分精美壁画。石窟后壁有不少龟兹文题记,为研究壁画内容和绘制年代提供了主要依据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赫色尔石窟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千米处。为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,被誉为“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”。凿建于木扎特河河谷北岸悬崖上,共236窟,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。始建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,至唐代吐蕃废弃。石窟分支提窟和毗诃罗窟。窟中塑像已大部被毁,只有八十余窟尚保存部分精美壁画,壁画总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。以凹凸画法驰名,线条刚劲有力,尤注重烘染。人物有立体感,生动逼真。石窟在内容与构图上亦有独到之处。窟顶遍绘须弥山状的菱形斜方格,每个菱形格内,以各种不同动作的人物、动物为主,衬以奇花异木和飞禽走兽,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,而每个格内又自成画面。题材丰富多彩,以因缘故事、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画为主,仅第17号窟顶即绘有本生故事画三十八种之多。此外,也有反映当时生产、生活和民间习俗者,如第38窟所绘伎乐图、乐工弹琵琶、抱箜篌、吹横笛,千姿百态,意趣横生。第175窟中的耕地、制陶图,展现出当时生产劳动的场景,是研究新疆历史、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。石窟后壁有不少龟兹文题记,为研究壁画内容和绘制时代提供了主要依据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克孜尔千佛洞壁画
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陀山

    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思陀甸长官司: 思陀山 “在司治 (今县西南大新寨) 东。山顶平夷,有思陀寨遗址”。

  • 登洲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二十里,浔江中之灯州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 “褟洲” 条下: “又登洲在县西二十里。中流一峰尖峙,高数百尺。” 明置登洲营于此。

  • 刁家庄

    即今山东章丘市北刁镇。清光绪《章丘县乡土志》有刁家庄。1946年后称刁镇。

  • 平治县

    1935年改思林县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镇。1951年并入平果县。旧县名。1936年由思林县北部、恩隆县东北部、都安县西南部及果德县东北部合置,治平治乡榜圩(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)。因县

  • 南栾县

    即南䜌县。 在今河北巨鹿县北十里夏旧城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、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元和志》 均作南栾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以旧南䜌县置,治今河北省巨鹿县北。

  • 云如

    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古地区名。藏文史籍载:吐蕃于全境设置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等四大军政区域,要如今读云如,故在藏文史籍中二称互见,意为左翼,约当今西藏山南地区各县。

  • 凤冈政治局

    1933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江西革命根据地由崇仁、宜黄二县析置,驻凤冈墟(今江西崇仁县南凤冈)。1936年裁。

  • 积草山

    在今甘肃徽县北四十里,接成县界。唐杜甫有 《积草岭》 诗。

  • 罗岩山

   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。宋 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上虞县: 罗岩山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 北七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 绍兴府上虞县: 罗岩山“丹岩翠壑,泉石甚胜。其旁数山环列,而罗岩为之冠”。

  • 武圣县

    唐永昌元年 (689) 置,属魏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。开元七年 (719) 改朝城县。古县名。唐永昌元年(689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莘县西南朝城。属魏郡。开元七年(719年)改名朝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