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路左翼右末旗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嘎塔拉东南。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嘎塔拉东南。
明崇祯六年(1633)置,属惠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连平县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 “惠化都”条载:明隆庆以后,陈阔口等起义军以九连山为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,后被镇压下去,因置连平县,“以九连克平为名”。同年
道路名。战国时楚国北经方城,通中原华夏诸国之要道。《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》: 齐使者说越王曰: 楚 “夏路以左,不足以备秦”。《索隐》 引刘氏云: “楚适诸夏,路出方城,人向北行,以西为左,故云夏路以左
北宋置,属邕州羁縻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西北六十里新和镇新村岜关山东南二里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,嘉靖十七年 (1538) 移治府郭,即今崇左县治 (太平镇)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
在今贵州仁怀县境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明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之役,广军出合江,屯二郎坝 (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),“陶洪、安村、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,他部来归者数万”。约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。
即今安徽芜湖县治。地处青弋江东岸,以在河湾洲沚得名。《清一统志 ·宁国府二》 “黄池镇巡司” 条: “又有旧湾沚镇在县西北,青弋江所经也。今为盐埠。” 1971年改属芜湖县,迁县治于此。在安徽省芜湖县
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北八十里东游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东游市“元至正中置东游税课局。明因之, 今废”。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。元至正中设置税课局。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,为武定府治。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。1913年废府,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武定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北部。属滨州市。面积1365平方千米。人口62.2万。
在今陕西兴平市西马嵬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五载(756),安禄山攻占长安,玄宗仓皇西逃,行至马嵬驿,六军愤怒,杀死杨国忠。“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,缢杀之”。至德二年(757)玄宗密令中官将贵妃迁
在今西藏比如县西北下秋卡、果曲一带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世称藏北民户为纳书克等三十九族(《卫藏通志》卷15载三十九族之名)。
①地区名。浙东、浙西的合称。泛指今浙江全省及江苏南部一角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》:“钱氏兼有两浙几百年。”即指此。②路名。宋两浙路的简称。(1)地区名。浙东和浙西的合称。(2)宋两浙路的简称。参见“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