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港镇

双港镇

①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桐城县南双港铺。

②清置,属天津县。即今天津市南郊区海河西岸双港镇。清设千总驻守。

③即今江西波阳县西双港镇。鄱江经此西北行二十二里入鄱阳湖。为濒湖水陆要隘,清时有水师营参将驻防。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饶州府鄱阳县:“西路出西门,十里至双港。”


(1)在天津市津南区西北部、海河南岸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,人口 3910。明代成村。因海河与赤龙河在此汇合成河汊,当地称双港。1961年设双港公社,1983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有毛纺、水泵、人造大理石等厂。为天津市蔬菜集散地之一。津沽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苏省响水县北部。面积56.7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,人口2800。相传明正德年间张姓人家迁此,以村东西两侧均有河港取名双港。1942年属滨海县四区,1945年改建双港区。1958年改公社,1966年划归响水县。1983年改乡,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建材、服装、食品等厂。双六、陈沭公路经此。(3)在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镇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,人口880。地处环溪、塘头溪汇流处,曾名双溪,后称双港。1950年为保和乡,1955年更名双港乡,1958年后改公社。1961年划归仙居县,1963年回归临海县。1984年复为乡,1992年置镇。产蚕茧、柑橘、稻。有保健仪器、塑料、食品等厂。有传统集市。公路通市区。(4)在安徽省桐城市南部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港铺,人口 5990。因旧时南北两河各设港口,故名。1949年设双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设双铺乡。1992年与白果、练潭二乡和杨公乡的鸭子、塘兴二村合并置双港镇。地处嬉子湖西岸平畈地区,河网密集。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莲藕、茭白。有塑料、农机修配、建材等厂。旧为桐城名镇。商贸兴盛,为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。新杨公路经此。(5)在江西省鄱阳县西南部,西濒鄱阳湖。面积286平方千米。人口7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华,人口3060。因境内双港村得名。1949年属双义、乐亭二乡。1958年设双港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改设镇。2001年聂家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,为县棉花重点产区和水产养殖基地。特产银鱼、珍珠、瓜子。有农机、砖瓦、农产品加工等厂。公路东接田乐公路。古迹有明代双港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露山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4琼州:云露山“有三潭。俗传旧有民居,陷为三潭,号陷屋潭。上潭林木阴森,人不敢近;其次二潭有小石如橄榄,有窍可穿,号橄榄珠”。

  • 通天砦

    即通天岩。在今江西石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“洪石岩” 条下: 通天岩“在县南十五里。石壁峻峋,深若巨石 (室),登其巅方平若原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宁都州》: 通天岩 “深若巨室。洞中

  • 鲁密达马

    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南水子乡大马村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达马土百户。

  • 广惠䃮

    在今江苏盐城市东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盐城县:广惠䃮“旧名白波湫运河。水涨则自此决泄入海,以杀水势;夏秋海潮浩大,亦由此冲入侵田。宋淳熙六年,摄县事教授刘炜始用砖石甃砌,名曰广惠。明万

  • 阿不旦

    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3:婼羌县有“阿不旦(庄)”。

  • 喇嘛丫

    亦作喇嘛垭。即今四川理塘县西南喇嘛垭乡。清代为川藏驿路往来孔道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“上喇嘛山,二十五里至喇嘛丫,有柴草、人户馬。” 丁耀奎 《西康行军日程》: “喇嘛丫粮草丰广,且沿岸阳坡,

  • 杨村镇

    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。《明史·恭闵帝纪》:建文三年(1401),“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”。即此。明设巡司、管河通判。清设守备、武清县丞、主簿于此。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。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。

  • 滑亳

    唐方镇名。广德元年 (763) 改滑卫节度使置,治所在滑州 (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)。领滑、亳 (今安徽亳州市) 二州。大历七年 (772) 改为永平军节度。唐方镇名。广德元年(763年)以滑卫节度

  • 溧阳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。二十七年 (1290) 降为县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改溧阳府置,治今江苏省溧阳市,属江浙行省。二十七年降为县。

  • 安疆砦

    ①本名礓诈砦。北宋元丰五年(1082)改为安疆砦,属庆州。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北。②北宋崇宁二年(1103)改当标城置,属河州。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南。宣和元年(1119)改属乐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