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八丹国
故地在今印度西北沿海地区;或以为大八丹为中世纪阿拉伯旅行家所称底发他(Dehfaffan)的对音,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的特利切里一带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大八丹,国居西洋之后,名雀婆岭,相望数百里。”
故地在今印度西北沿海地区;或以为大八丹为中世纪阿拉伯旅行家所称底发他(Dehfaffan)的对音,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的特利切里一带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大八丹,国居西洋之后,名雀婆岭,相望数百里。”
亦名蒲水。在今四川蒲江县南。源出名山县东北,流经蒲江县城,东北流合临溪河,于邛崃县东南注入南河 (邛崃河),东流注入岷江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西汉地节中,“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,增置盐铁官”
北宋置,属湟州。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湟水南岸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:“东至把拶宗六十里。”
为堵河北源。在今湖北竹溪县境。源出竹溪县西北青华山,东南流经竹溪县城南,至潭口会堵河西源汇湾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溪县:竹溪河在“县西五里。源发县西北三十里之鸡峰山,流合县治河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瀼州置,治所在临江县 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瀼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瀼州置,治临江县(今广西上思县西南)
1922年在锡尼河(今内蒙古海拉尔市南锡尼河)流域为从苏联迁来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而建立。1934年11月伪满将索伦左旗、索伦右旗、额鲁特、布里雅特等四旗合并,设立索伦旗。
在今云南绿春县西南五十四里。清属元江州,嘉庆十八年 (1813) 傣族从勐平巩整村迁此,故名迁马。傣语 “迁” 为搬迁,“马” 为来,意即新搬来的村寨,后讹为骑马坝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绿春县中部、黄连山
在今安徽芜湖县北五十里,接芜湖市及当涂县界。原名万顷湖,三国吴开始屯垦,五代南唐筑成圩田。北宋嘉祐间重修,定名为万春圩。沈括撰有《万春圩图记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万春圩“在芜湖东二十五里。计田
在今广东惠来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 潮州府》: 黄冈堡 “在惠来县东。…… 《县志》: 黄冈有市,在县东六十里”。
即大溪镇。今四川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大溪乡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大溪镇在“县西南九十里”。在福建省屏南县东南部。面积1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代溪,人口 1850。以山青水绿名黛溪,
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崇德县:三里桥“在县(治今崇福镇)南三里。嘉靖三十五年,倭贼自湖州乌镇南犯杭州至此,官兵击之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部、新老淠河之间。三里桥街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