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水井
即今云南罗平县东南大水井乡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罗平县南部。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100。明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,遂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、生姜等。黄八公路经此。(2)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。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70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,人们就该地一泉修为较大水井,村以此名。产玉米、马铃薯、烤烟、核桃等。有煤窑及石灰、水泥厂。昆水公路经此。
即今云南罗平县东南大水井乡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罗平县南部。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100。明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,遂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、生姜等。黄八公路经此。(2)在云南省鲁甸县东南部。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70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,人们就该地一泉修为较大水井,村以此名。产玉米、马铃薯、烤烟、核桃等。有煤窑及石灰、水泥厂。昆水公路经此。
元于韩州置,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偏险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: 天下站名 “贾道铺,正东微北一百一十里韩州”。
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梵净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22思州思王县: “思邛山在县东南,连思邛水。”
又名美阳川、秦王涧。在今山西闻喜县南。《新唐书·刘武周传》: 武德二年 (619),“敬德还浍州,王邀战,破之于美良川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夏县北。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上》:唐武德二年(619年),秦王李世
在今四川理县西境邛崃山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76维川郡:“西南到白狗岭六十二里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48威州:白狗岭“与雪山相连”。
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三塘乡。清同治《余干县志》卷3有三塘镇市。
北宋置,属广都县。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。
在今山东胶州市东南二十里,当胶莱南河入口之处。胶澳开港以前,为胶东货物出入中心。自青岛兴起,遽形衰落。
唐置,隶安北大都护府。在浚稽山,故名。当今蒙古国西南图音河、塔楚河南,古尔班博克多山一带。后废。唐羁縻州。初置年代及部落均不详。约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东南部。永淳、垂拱时突厥、铁勒相继叛唐后废,复建
明初改镇江路置。治所在丹徒县(今江苏镇江市)。洪武四年(1371)复改为镇江府。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朱元璋改镇江路置,治丹徒县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、丹阳、金坛等市地。始属江南省
亦名平梁城山。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8保宁府:平梁山“上平四围石壁如城。宋末尝徙巴州治于此”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九年(1259),“曳剌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山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