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昌县

宜昌县

①东晋置,属宜都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。隋废。

②南朝宋元嘉十年 (433) 侨置,属宋宁郡。寄治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。南齐属永宁郡。北周废。

③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改宜都县置,属荆州。治所即今湖北枝城市。大业初属南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 改为宜都县。

④1912年改东湖县置,后为湖北荆南道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1922年为湖北荆宜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9年移治小溪塔镇 (今宜昌县)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东晋以夹道、佷山地置,治今湖北省宜昌市南。属荆州。南朝梁迁治长阳。隋以后废。(2)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改宜都县置,治今湖北省宜都市。属夷陵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撤销,改名宜都县。贞观八年(634年)属峡州。元属峡州路,明属夷陵州,清属荆州府。(2)旧县名。1912年改东湖县置,治今湖北省宜昌市。1970年迁治小溪塔镇。2001年撤销,改设宜昌市夷陵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芎岛

   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新寮岛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 “北门港” 条内: “锦囊所城港外有新芎岛。”

  • 蒙乐山

    即今无量山。在云南南部。唐代至清称蒙乐山,元至清又名无量山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开南州: 蒙乐山 “状若中国之崆峒,蒙氏封为南岳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景东府: 蒙乐山 “在府北九十里。一名无量山。高

  • 二郎滩村

    在今四川古蔺县东一百四十四里二郎滩镇东北。以赤水河中二郎滩为名。历为川黔通衢,赤水河川盐中转站。1935年春,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,此为二、四次渡口,进行激烈的二郎滩背水战。今有红军开仓分盐遗址及二郎滩

  • 洛龙宗

    即洛隆宗。今西藏洛隆县东康沙。清王世睿 《进藏纪程》 作 “洛龙宗”。

  • 北始新县

    北魏侨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舒城、霍山等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昭潭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平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 昭潭驿 “在府城西。驿之东为递运所”。

  • 车陂村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郊天河区东圃镇西侧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“茅滘镇”条下:番禺县有“车陂等埠,向皆设水兵巡守江路”。

  • 安国

    又名布豁、捕喝。古昭武诸国之一。国都阿滥谧城(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)。《魏书·西域传·康国》 有安国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“王姓昭武氏,与康国王同族,……都在那密水南,城有五重,环以流水。”大业初遣使

  • 石墨池

    即葛蒲潭。在今江苏金坛市西茅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石墨池,“《府志》:费长房学道于此,书符涤研,涧池悉为墨色。至今用池水合药有验”。

  • 苏穆罗山

   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中游东岸之苏穆尔斯卡亚山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乌苏里江东支毕新必拉南有“苏穆罗阿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