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寺前镇

寺前镇

亦名寺头镇。北宋置,属澄城县。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引《县志》:“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,即寺前镇。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,名曰遵义堡。”


(1)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2.9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麒麟村,人口720。镇以寺前河得名。1949年为寺前乡,1961年为寺前公社,1984年复为寺前乡。1992年马龙乡、佛图乡并入置寺前镇。地处大别山区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茶、桑。有茶叶初制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有公路接105国道。佛图山佛图寺为晋时佛图澄僧所建。(2)在湖南省辰溪县境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,人口790。明代为古驿道之铺站,其后山有寺,故名。1958年建寺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。矿产资源丰富,有煤炭、石灰石等矿。湘黔铁路经此设站,省道穿过全境。(3)在陕西省澄城县东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,人口 4210。宋景祐年间,因位于太云寺前改名寺前铺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知县徐效贤筑堡御敌,因地处遵教里和仁义里之间,改名遵义堡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载已设寺头镇,后复名寺前镇。1950年设寺前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3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苹果、烤烟。有农具、机砖、食品等厂。为大荔、澄城、合阳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。有公路通渭韩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克叶尔济土司

    即叶尔吉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境。清末并入安冲土司。

  • 蚂蜒窝集

    在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8: 玛延窝集 “吉林城东北四百五十里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寿县: “蚂蜒窝集岭,蚂蜒河出。”

  • 明灵寨

    在今山东高唐县西南清平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大名府清平县: “熙宁二年,又割博平县明灵砦隶焉,本县移置明灵。” 《齐乘》: “清平县,旧治在县西四十里清平镇。元丰间漯河决,坏城,徙治明灵砦,即今治也。

  • 九龙驿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清流县。在今福建清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二》:九龙驿“在清流县治西。旧名皇华,明洪武初改名,以县有九龙滩而名”。

  • 春秋时鲁邑。有二: (1)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。亦称西郓。《春秋》: 成公四年 (前 587),“冬,城郓”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 (前575),“九月,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。公还,待于郓”。杜注

  • 迂江

    在今浙江温岭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太平县:迂江“在县东。源出王城山之桃溪……东南抵县城,北通黄岩,为舟楫交会之冲,又东至新河所城,乃为迂江, 阔二里,东入海”。

  • 正定府

    清雍正元年(1723)避世宗胤禛讳,改真定府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在正定县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大沙河以南,晋州、栾城、赞皇以北地区。1913年废。本名真定府,清雍正元年(1723年)因避帝讳改

  • 信义水

    又名窦江。即今广东高州市北之窦江。《九域志》 卷9: 高州信宜县有信义水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 窦江,“ 《九域志》: 信宜县有信义水即此”。

  • 西梁山镇

    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里梁山下。清设游击守备驻守。在安徽省和县东南角、长江沿岸。面积32.99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梁山,人口 3310。镇以山名。1949年设西梁乡,1958年改公社,1

  • 娑奚桥

    亦名娑夷桥。在今巴基斯坦控制之克什米尔西北部印度河支流吉尔吉特河上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 天宝间讨小勃律,仙芝 “急令 (席) 元庆斫(娑夷河) 藤桥,去勃律犹六十里。及幕,才斫了,吐蕃兵马大至,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