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益州
即北魏益州、西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义城郡:“后魏立益州,世号小益州。梁曰黎州。西魏复曰益州,又改曰利州。”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,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“《图经》:时人又呼为小益,对成都之为大益也。”
即北魏益州、西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义城郡:“后魏立益州,世号小益州。梁曰黎州。西魏复曰益州,又改曰利州。”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,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“《图经》:时人又呼为小益,对成都之为大益也。”
金降辽奉义县置,属大同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
即台湾铁路平溪线。自台北县东三貂岭经平溪至菁桐。长12.9公里。1919年动工修建,1921年建成。
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承德府》 “黄崖堡” 条引 《方舆纪要》 曰: “水出古北口外,自大、小黄崖流入密云县境”; 又引 《畿辅志》曰: 墙子岭关 “北为大黄崖,又稍北为小黄崖,皆有堡”。
①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。西汉改为侯国。②东汉改建成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高安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高安县: “雷次宗 《豫章记》 云,汉高帝六年置,隶豫章,以其创建城邑,故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丁家山下。为西湖第一名园。系晚清举人、广东香山(今中山市)刘学询别墅,俗称刘庄。今为西湖宾馆。
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徘徊镇。明嘉靖 《武安县志》 卷2有徘徊镇。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、南洺河北岸。面积104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徘徊,人口2570。洺河水经此,盘旋而东,故名徘徊。195
①南朝梁置,属武建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北周废入汉南县。②北周改沛县置,为石梁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。隋大业初改为永福县。唐武德七年(624)复名石梁县,贞观初废。③元至元十三年(
①明洪武九年(1376)改达州置,属夔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。正德九年(1514)复升为达州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又降达州为县, 为绥定府治。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76年析
即今湖北鄂州市西南之长港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 樊溪 “亦名樊港,又曰袁溪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昌县: “又西南有樊港,一名樊溪,又名袁溪,汇县南湖泽凡九十九,北入大江,曰樊口。”
在今陕西凤翔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至德二载(757),肃宗自灵武至凤翔,安守忠攻武功,“游兵至大和关,去凤翔五十里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肃宗自灵武至凤翔,安禄山部将安守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