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岱山县

岱山县

北齐置,属东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七十里。俗曰安固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奉高县。六年 (586) 复改岱山县。大业初废入博城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齐置,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。为东平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,六年复置,为泰州治。大业初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浙江省北部沿海舟山群岛中部,钱塘江入海处。由276个岛屿、4个列岛、256个礁组成。属舟山市。面积 5242 平方千米,其中海域 4936.2 平方千米,陆域面积264.2平方千米,潮间带滩涂41.6平方千米。人口19.9万。辖7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高亭镇。以县驻地岱山岛得名。明曾置岱山巡检司,属定海县,后废。清末为岱山镇,属定海直隶厅。民国属定海县,1949年始置翁洲县,1950年并入定海县。1953年析定海县置岱山县,驻东沙角镇,隶舟山专区。1954年迁高亭镇。1958年撤岱山县并入舟山县。1962年复置岱山县,并增设大衢县,1964年撤大衢县并入岱山县。1987年属舟山市。境内岛礁林立,岛上丘陵起伏,有狭窄海积平原,河流短小且多独流入海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渔业发达,主捕鲳鱼、带鱼、鳓鱼、墨鱼、梭子蟹、海蜇等。为省最大产盐县,以食用盐为主。农作物以稻、甘薯为主。诸岛盛产中药材红脚金头蜈蚣。工业有水产加工、渔农机械、船舶修造、轻纺、玩具等。名胜古迹有白峰积雪、鹿栏晴沙、燕窝石笋、大舜庙后墩遗址、超果寺、东岳宫、崇福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厄台

    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。宋庄绰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陈州城外有厄台寺,乃夫子绝粮之地。”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二》 引《通志》:“陈州厄台,明嘉靖间改曰弦歌台。”

  • 下河镇

    即今河北曲阳县东北下河乡。清道光《定州志》卷7曲阳县市集:下河村在“城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阿对泉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府:阿对井“在阌乡县西南。阿对乃汉杨震家僮,尝引泉灌疏,因名。唐吴融《阿对泉》:‘五陵年少如相问,阿对泉头一布衣’”。即此。

  • 流头滩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流头滩,其水并峻激奔暴,鱼鳖所不能游。行者常苦之,其歌曰: ‘滩头白勃坚相持,倏忽沦没别无期’。袁山松曰: ‘自蜀至此,五千余里,下水五日,上水百日也’

  • 费城

   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 临涣郡丹城县 “治费城”。

  • 河曲城

   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 河曲故城 “在河曲县东南七十里,周六里有奇。宋太平兴国中土筑,元至正中增筑南面小城。明万历中甃以砖石,并为县治。……乾隆二十七年移治西北河堡营”。

  • 苗岭

    在今贵州省南部。为乌江与西江水系分水岭。山深箐密,其中故为苗族所居,因名。在贵州省南部,西起北盘江岸,东到黔、湘边界,余脉伸入湘、桂两省区。因为苗族所居而得名。东西走向,无明显山脊线。一般海拔 100

  • 文新县

   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、新镇两县合并设置,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。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、新镇二县合置。以二县首字得名。1942年

  • 青龙泉

   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二里青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永宁州: 青龙泉 “平地涌出,西流入黄河”。

  • 通津门

    北宋东京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。太平兴国四年 (979) 赐名。天圣初改为广津门,熙宁十年 (1077) 复名通津门。北宋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。太平兴国四年(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