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县

巴东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乐乡县置,属信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旧县坪。《寰宇记》卷148:巴东县“在巴之东,因以为名”。大业初属巴东郡。唐属归州。北宋太宗时移治今巴东县。南宋时尝移江北旧治,后复迁今巴东县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②即东巴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巴东县:“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县。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,改为巴东县。”


(1)古县名。又作东巴县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太平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通江县东。“以处巴江之东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属壁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并入通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西部,西北邻重庆市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3219平方千米。人口48.3万,其中土家族占37%。辖10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信陵镇。秦、汉为南郡巫县地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属巴东郡。东晋置归乡县,属建平郡。南朝梁后废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改名乐乡县,治今县东,属信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称巴东县,治今长江北岸旧县坪,唐属归州。因在古巴东郡之东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归州巴东县:“在巴之东,因以为名。”北宋移治今址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属夷陵州,隆庆四年(1570年)还属归州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宜昌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荆宜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恩施专区,1970年属恩施地区。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地处鄂西山地。县域成南北长条状,南北长达130千米,东西宽仅30千米。长江和清江分别在北部及南部由西向东横穿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、油菜籽、烟草、薯类,盛产柑橘、苹果、柿子、核桃、茶叶、油桐、乌桕。草场丰富,为中国山羊基地县。猪鬃、山羊板皮、锦橙为地方名产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铅、锌、金、锰、磷、石墨、石膏、硫黄、石灰石等。有机械、轻纺、化工、煤炭、电力、冶炼、铸造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209、318国道经此。巴东港为长江重要港口。长江三峡部分库区和清江一级水利枢纽坝址水布垭均在境内。名胜古迹有西陵峡、秋凤亭、神农溪、格子河峰林、无源洞、龙王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莫城

   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长寿镇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2江阴军江阴县: “古既阳城在县东四十里。汉时莫宠所筑,捍海贼翟马,因名莫城。”

  • 清源寺

    在今陕西兰田县南辋谷口。《新唐书· 王维传》: 王维、王缙 “兄弟皆笃志奉佛,食不荤,衣不文綵。别墅在辋川,地奇胜。……母亡,表辋川为寺”。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 卷上: 王维 “得宋之问辋川别业,山水胜

  • 瘦牛岭

    在今广东潮安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0潮州: “ 《朝阳图经》 云: 云落一山有铜、铁佛宝贝之异,或谓即今瘦牛岭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 瘦牛岭在 “府西北五十五里。一名云落山,为

  • 定远营

   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。清为阿拉善额鲁特旗驻地。1952年改名巴彦浩特 (蒙古语意为 “富城”)。

  • 永昌所

    明永乐元年(1403)置永昌千户所,属金齿军民司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万历十三年(1585)改镇姚守御千户所,移驻老姚关。

  • 流沙营

    在今广东连州市东流沙村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 “东营” 条下: 流沙营 “在州东十五里”。清设,即今广东省连州市东流沙。

  • 冰䠀子

    在今黑龙江北安市南与海伦县交界处。1936年12月,东北抗日联军在此伏击日伪军“讨伐”队,共歼灭日伪军三百余人,破坏了日军的“讨伐”计划。

  • 新息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: “故息国,其后徙东,故加新云。” 魏晋为汝南郡治。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: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,先后为汝南郡、西豫州、淮州治

  • 东公旗

    即内蒙古乌拉特后旗。

  • 武昌

    ①在今湖北鄂州市。三国时为吴国都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魏黄初二年 (221),“ (孙)权自公安都鄂,改名武昌”。吴黄龙元年 (229) 夏,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同年秋九月,“权迁都建业 (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