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州

广州

①三国吴黄武五年(226)分交州置,治所在广信县(今广西梧州市)。不久废。永安七年(264)复置,治所在番禺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、广西两省区除广东廉江以西、海南岛、广西桂江中上游、容县、北流以南、宜州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;南朝后渐缩小。隋开皇十二年(592)移治曲江县(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岸),开皇末移治南海县(今广州市)。仁寿元年(601)改为番州,大业三年(607)又改为南海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广州,后为岭南道治所,天宝元年(742)改为南海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广州,乾宁二年(895)改为清海军。五代为南汉国都,改为兴王府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复为广州,治南海、番禺二县(今广州市)。端拱后为广南东路治。南宋祥兴元年(1278)升为翔龙府,同年(至元十五年)元改为广州路。

②北魏永安元年(528)置,治所在鲁阳郡山北县(今河南鲁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、宝丰、叶、郏、襄城、舞阳等县及平顶山市地。西魏大统十三年(547)属西魏,而东魏另置南广州于襄城郡(今河南襄城县)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为汝州。隋仁寿末改为鲁州。

③辽开泰七年(1018)置,治所在昌义县(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六十里大高华堡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、新民、辽中等市县相连地带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


(1)三国吴黄武五年(226年)分交州置。旋废。永安七年(264年)复置,治番禺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、广西除广东廉江县以西,广西桂江中上游,容县、北流市以南,宜州市以西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。南朝以后辖境渐小。隋大业初改南海郡。唐武德时复为广州,治南海县(今广州市)。五代南汉升为兴元府,并建都于此。宋复为广州,治南海、番禺二县(今广州市)。元升为路,明改府。唐、宋至清历为岭南道、广南东路、广东省治。辖境东至今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深圳,北至清远,西至新会、台山,南至海。1911年废。唐乾符六年(879年)黄巢起义军攻克此地。唐以后置市舶司和海关于此,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遭英军侵略,府城人民组织平英团,奋起武装反抗。辛亥革命前夕,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,曾多次起义于此。(2)北魏太和中置,后废。永安中复置,治鲁阳县(今河南鲁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鲁山县等地。东魏武定中移治襄城县(今属河南)。隋仁寿以后废。(3)辽开泰七年(1018年)置,治昌义县(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南部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昆仑塞

    即昆仑障。西汉属广至县。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敦煌郡广至县: “宜禾都尉治昆仑障。” 《后汉书·孝明帝纪》: 永平十七年(74),遣奉车都尉窦固等“出敦煌昆仑塞,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”

  • 凌云 (雲) 阁

    亦名大佛阁、大像阁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乐山大佛处。唐凿弥勒大佛后,建七层楼阁护之。明末阁毁。北宋苏轼 《送吕昌朝知嘉州》诗云: “卧看古佛凌云阁,敕赐诗人明月诗。”

  • 三捧舍

    在今贵州独山县南百二十里尧棒乡。明、清置三捧土舍。

  • 枝江都尉

    东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江阳县 (今四川泸州市)。建安十八年 (213) 改置江阳郡。

  • 秋湖

    即东湖。在今河南许昌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一》: 秋湖 “一名东湖。……元时设官征课于此”。

  • 成吉思汗陵

   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东南伊金霍洛苏木。成吉思汗在位第二十二年(1227),病逝于六盘山南清水县(今甘肃清水县)境,灵柩运回漠北,葬于不儿罕山之起辇谷(约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西北部臣赫尔河上源),其

  • 蔓神寨

    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凤仪境。明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超华山

    在今福建顺昌县西北,北接邵武市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3南剑州 《景物下》: 超华山 “在顺昌县西北五十里,有超华寺”。正德 《顺昌邑志》 卷1: 超华山 “在白水都。周围甚广,西北入邵武境。山之幽旷

  • 小云雾山

    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北四十里,与乌龟山对峙。山下水气上腾,时有云雾瀰漫,故名。以安化有云雾山,故此称小云雾山。

  • 临昆山

    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潮阳县: 临昆山 “在县西三十五里。相传旧县置于其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