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改柏兴千户所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。次年属四川行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盐源、盐边等县地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为盐源县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
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二十里。《诗经·邶风 ·泉水》: “饮饯于祢。” 即此。一名大祢沟。又名冤水,汉冤句县以此名。今湮。
亦作三刘集。即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三流乡。明嘉靖《寿州志》卷1:霍邱县有三刘集。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29霍邱县:三刘集在“县东南八十里”。
明初改元可列儿站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南赫勒里河口。明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“黑勒里站”。后废。
在今浙江湖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: “道场山在府南十二里。亦近郊之胜。”
即今山西沁源县东北侯壁村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 侯壁寨 “在沁源县东北四十里”。
又作曲错、丘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六十四里处。藏语意为富裕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方城山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堵水又东径方城亭西。”
在今四川青神县城内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3眉州: 借景亭,“ 《黄鲁直文集》: 在青神尉厅,下瞰史家园。尝有诗云: 当官借景未伤民,恰似凿池取明月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1眉州: 借景亭 “在青神县治后。
在今山西壶关县西七里。唐武德四年(621) 置壶关县于此。贞观十七年 (643) 移今壶关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