栋铜山
在今广西上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上思州: 栋铜山 “在州东。有三百谷口”。
在今广西上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上思州: 栋铜山 “在州东。有三百谷口”。
1913年改晋州为县,属直隶保定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晋州改置,治今河北省晋州市晋州镇。1958年与深县合置晋深县,同年并入束鹿县。1961年复置晋县。19
即今河北石家庄市。原属获鹿县,1925年与石家庄镇合并为石门镇。1939年设石门市。
清康熙初置,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九十里万德镇南长城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 “崮山驿”条:“本朝康熙初改置长城、崮山二驿,一丞主之。今裁。”
即太武山。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。在台湾省本岛南部,屏东、台东两县交界处。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,南大武山海拔2841米。为高山族排湾人主要聚居地,北大武山被其视为“灵山”。台湾最大降水区域,中心区年降水
明万历十三年 (1585) 析孟密北部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缅甸曼冒。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附近地区。三十二年 (1604) 地入缅甸。清初曾再度内属,乾隆后又属缅甸。明万历十三年(1585年)析孟密
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北部下关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元至正二十年(1360),御陈友谅,“张德胜等以舟师出龙江关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二》:龙江关“在江宁县西仪凤门外。明设关于龙江,征竹木之税,属工部。
新安江支流,在今安徽歙县北,南流注入扬之水(练河)。《寰宇记》卷104歙县:“飞布山在县北,布射水源出焉。”
唐僖宗中和中置,属高安县。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资治通监》: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,“墨云都指挥使吕师周与副指挥使綦章将兵屯上高”即此。五代南唐升元间改为上高场。古镇名。唐中和中置,即今江西省上高县。属
唐置,为羁縻州。治所约在今陕西榆林市境。唐羁縻州。永徽元年(650年)以薛延陀部落置,约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中部。属达浑都督府。开耀元年(681年)侨治夏州宁朔县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)界。
在今浙江桐乡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崇德县:走马冈,“《志》云:此为吴、越分疆处,下有洗马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