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川县

武川县

①北魏置,为北淯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。西魏为蒙州治。隋仁寿中为淯州治。大业初为淯阳郡治。隋末废。

②1912年改清武川厅置,寄治归化城 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。沿袭古武川镇之名。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。1915年移驻可可以力更镇 (今武川县)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、白河西岸。为北淯郡治。西魏又为蒙州治,隋为淯州、淯阳郡治所,隋末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属呼和浩特市。面积 4900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1万。辖1镇、1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。武川是北魏六镇之一,因地处大滩得名。北魏置武川镇,在今县西乌兰不浪土城梁古城,孝昌四年(528年)以镇为神武郡,属朔州。明为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牧地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置武川厅,寄治归化城(今呼和浩特市),属归绥兵备道。1912年厅改为武川县,县名始此,移治可可以力更镇(今治)。1914年改属绥远特别行政区,1928年改属绥远省。1949年属萨拉齐专区。1954年改属平地泉行政区;同年绥远省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改属乌兰察布盟。1996年划入呼和浩特市。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,大青山北侧山地丘陵区。有抢盘、哈拉沁等内陆河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莜麦、荞麦、胡麻、马铃薯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土特产有白蘑菇、燕麦片、黄芪等。矿产有沙金、褐煤、石墨、石棉、云母、石英等。工业有采矿(煤、金、石墨、石棉)、水泥、农机修造、云母加工、皮革、食品等厂。呼锡、呼白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古城遗址、古碑群、古庙遗址、古边墙。纪念地有大青山烈士墓和庙沟乡烈士纪念碑、德胜沟革命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刁家铺

    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四十六里刁铺镇,接泰州市及江都县界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泰兴县西北有“刁家铺镇”。

  • 嵇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濉溪县南。《晋书·嵇康传》:嵇康 “其先姓奚,会稽上虞人,以避怨,徙焉。铚有嵇山,家于其侧因而命氏”。②一名秋山。在今河南焦作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53修武县: “山阳城北有秋山。即嵇康之园宅

  • 大牟县

    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一百十里。 《寰宇记》卷140难江县:废大牟县“取县东三里大牟山为名”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巴州。永泰元年(765)属集州。北宋乾德五年(967

  • 达卢古部

    又作达鲁虢部、达鲁古部。辽属国。为女直部落。王府在达鲁古城(今吉林松原市东;一说在农安县西北兴隆堡附近)。分布于吉林松花江以南,拉林河以西地区。《辽史·太宗纪》:从太祖“东平渤海,破达卢古部”,即此。

  • 平夏城

    北宋绍圣四年(1097)筑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。《宋史·章楶传》:绍圣四年(1097),“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,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,好水河之阴。二旬有二日成,赐名平夏城、灵平砦”。

  • 黄桥

    ①即今江苏泰兴市东黄桥镇。1940年10月,国民党顽固派以 “苏鲁战区” 的部队由海安、曲塘、泰州分三路向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进攻,企图消灭新四军苏北部队,遭到新四军的痛击。黄桥战役的胜利,奠定了苏北抗战

  • 申港

    ①一名申浦。在今江苏江阴市西。其水东入无锡五泻河,西入武进戚墅堰,合于三山石堰。北流入大江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 常州水:“隆兴二年,常州守臣刘唐稽言:‘申、利二港,上自运河发源,经营回复,至下流析为二

  • 石牌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,北投区东南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)淡水同知为划定汉人与高山族人土地界限,曾立石碑于此,闽人转音名石牌。区片名。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部偏西。人口 7700。明代散居周围的农民,为

  • 西瓯

    古百越的一支。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赵佗“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闽越、西瓯、骆,役属焉”。《寰宇记》:“永嘉为东瓯,郁林为西瓯。”一说即骆越,梁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交趾

  • 惠阳县

    1912年改归善县置,后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即今广东惠州市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85年迁治淡水镇 (今惠阳市)。1994年改设惠阳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改归善县置,治今广东省惠州市。1953年、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