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泰湖
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元和志》卷9泗州徐城县:永泰湖在“县(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)南二里。周回三百六十三里。其中多鱼,尤出朱衣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6临淮县:“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。大业三年开通济渠, 塞断沥水,自尔成湖,因乡为名。出赤背鲫鱼,时人呼为朱衣鲋。”
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元和志》卷9泗州徐城县:永泰湖在“县(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)南二里。周回三百六十三里。其中多鱼,尤出朱衣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6临淮县:“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。大业三年开通济渠, 塞断沥水,自尔成湖,因乡为名。出赤背鲫鱼,时人呼为朱衣鲋。”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),萧衍起兵攻建康,“王茂、邓元起、吕增珍进据赤鼻逻”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。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年),萧衍起兵攻建康,命王茂等进据赤鼻
亦名瓦河山。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瓦合大山“在类乌齐西南。山大而峻,路险难行,四山相接,绵亘一百六十里,四时积雪”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云南官兵三百余名,至此山下扎营,一夜
一作离水。又名桂江。在今广西东部,为西江支流。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,流经兴安、灵川、桂林、阳朔、平乐、昭平、苍梧等市县地,至梧州市注入西江。《水经·漓水》: “漓水亦出阳海山,南过苍梧荔浦县,又南至广信
在今湖南衡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5衡州:朱陵洞“庆历中。林概作《迎云阁诗序》曰,此山昔谓之朱陵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衡山县“杨山”条下:“又朱陵洞,在县北四十余里。道书以为第三洞天也。有泉悬流,一
即毕道山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。《明史·冯胜传》:洪武五年(1372)命胜为定西将军讨扩廓帖木儿,“至亦集乃路,守将卜颜帖木儿亦降。次别笃山,岐王朵儿只班遁去,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
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甲凹寨土百户。
一名黄竹岭。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竹山县: 黄竹山 “在县北一百里。山上竹色皆黄,因以为名”。
在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边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十一年(1216),“丙子春,还庐朐河行宫”。
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望江县: 埭沟河“在县北六十里,受漳湖诸流,连怀宁县境之沙滩,又东经石库渡至皖口入江”。
又作少皞陵。在山东省曲阜市区东4千米旧县村东北。少昊又作少皞,系传说中五帝之一,姓己,名挚,号金天氏,徙都曲阜,修太昊之法,以鸟名官。陵始建年代不详,据《曲阜县志》记载,宋代即“叠石为坟”,明、清两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