沓氏县
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十八里大岭屯古城。一说在今辽宁凤城市。三国魏改为东沓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,一说治今辽宁省凤城市或辽阳县。属辽东郡。三国魏改名东沓县。
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十八里大岭屯古城。一说在今辽宁凤城市。三国魏改为东沓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,一说治今辽宁省凤城市或辽阳县。属辽东郡。三国魏改名东沓县。
即今福建武夷山市搏南崇阳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 崇溪 “在县治东南。有二源: 一出县东北岑阳山,承诸山溪壑之水西南流,绕城北一里,而为东溪; 一出分水岭,东南流,汇诸溪之水,经县西北十里大富桥
北魏孝武帝时置,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西岸南坝镇北旧州。《寰宇记》卷84江油县:“取江油水以称邑兼郡”为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于此置龙州及江油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市部分地。隋开皇三年
金正隆二年 (1157) 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纳甲城 (今甘肃秦安县)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陕西卷下: 取 “秦州安定之义也”。明属巩昌府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改属秦州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
西魏改辅剑郡置,属始州。治所在武连县(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改辅剑郡置,治武连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功桥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
三国蜀汉改刚氐道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三十里古城镇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阴平郡“刚氐县,涪水所出,有金银矿”。西晋废。
在今甘肃渭源县西。《三国志· 魏书 ·陈泰传》: 姜维围狄道,陈泰往救,“遂进军度高城岭,潜行,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”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“陇水出鸟鼠山西北高城岭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36临洮府: “
即“蛮氏”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(今名东、西村)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六年(前526),楚子“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新成县:“蛮中, 故戎蛮子国。”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置小程番长官司。
元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迁治真武洞,即今安塞县。在陕西省北部、延河上游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984 平方千米。
今贵州习水县北三峒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应龙,“诸将克丁山、铜鼓、严村,遂直捣楠木、山羊、简台三峒。峒绝险,‘贼’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,诸将惮之。綎分兵攻其三面……尽克三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