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梓镇
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 《乡镇》: “洋梓镇,在 (钟祥县) 城东北二十七里。”
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。面积403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原此地多梓树,洋者广也,故名。镇人民政府驻洋梓,人口6800。1951年为第一区,1955年为洋梓区。1958年设洋梓公社,1984年设镇。2001年中山镇并入。敖水流经镇境。主产稻,兼种棉花、油菜籽。有钢板弹簧、酿酒、副食品加工、水泥等厂。钟随公路经此。
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 《乡镇》: “洋梓镇,在 (钟祥县) 城东北二十七里。”
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。面积403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原此地多梓树,洋者广也,故名。镇人民政府驻洋梓,人口6800。1951年为第一区,1955年为洋梓区。1958年设洋梓公社,1984年设镇。2001年中山镇并入。敖水流经镇境。主产稻,兼种棉花、油菜籽。有钢板弹簧、酿酒、副食品加工、水泥等厂。钟随公路经此。
①在今福建永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永安县: 金星山 “在县城西。西北临溪,有石壁,巉岩如削,下为潭,燕水所汇也”。②在今贵州贵定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新添卫: 金星山 “在卫城 (今
①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砖桥乡。清光绪 《庐州府志》 卷3庐江县: 砖桥镇在 “县南六十里”。②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十四里砖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江都县东北有砖桥。民国 《江都县续志》 卷1: “
北宋置,属邹平县。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堐镇。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兴化府莆田县: 荻芦溪 “源出仙游县游洋溪,流入境合诸溪涧之水,分二流,一自汉沧溪合延寿溪,一自龙港会迎仙港入海,曰南荻芦溪; 又有北荻芦溪,在府西北百里
又名老隆埠。即今广东龙川县治老隆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老龙埠头,“其地为水陆舟车之会,闽粤商贾辐辏于此,一邑要区也,万历中建城戍守”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于此置老龙巡司。1949年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巂郡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 属云南郡。南朝宋初改遂段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,属越嶲郡,后属云南郡。南
在今湖北随州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建元二年(480),“司州蛮引魏兵寇平昌,平昌戍主苟元宾击破之”,即此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建元二年(480年),“司州蛮引魏兵寇平昌,平昌戍
北宋崇宁三年(1104)置,为兰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金省入兰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置,治今甘肃省兰州市。属兰州。金废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卓藏。属松潘卫。清废。
即今广东连州市。其地汉为桂阳县,属桂阳郡,因谓之小桂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侃“执刘沈于小桂”。即此。即今广东省连州市。汉为桂阳县。属桂阳郡。为别郡治,故名小桂。西晋建兴三年(315年)陶侃执刘沈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