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源县

清源县
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清徐县。大业二年 (606) 省入晋阳县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后属太原府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废。1912年复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,改设清徐县。

②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属武荣州。治所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。后属泉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仙游县,并移治今仙游县。

③1925年由开原、铁岭、新宾、海龙、柳河、东丰、西丰等县部分地区析置,属奉天省东边道。治所在八家子 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)。1928年改为清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武周圣历二年(699年)置,治今福建省仙游县西北。属泉州,寻属武荣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仙游县,并移今治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。属并州。大业初省入晋阳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开元十一年(723年)属太原府。五代及宋、金不改。元属冀宁路,明属太原府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省入徐沟县,降为清源乡。1912年由徐沟县清源乡复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清源镇。1915年并入徐沟县,改设县佐。1917年复置。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。(3)旧县名。1925年由兴京、开原、柳河、海龙、铁岭等县析置,治八家镇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)。以清河之源地得名。1929年因与山西省清源县重名,改名清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柞山

    一作柞岭。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六年 (421) 秋七月,“西巡,猎于柞山,亲射虎,获之,遂至于河”。古山名。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界。北魏泰常六年(421年),明元

  • 杉松铁路

    从沈吉铁路的团林站(今吉林辉南县东北)经辉南至杉松岗。长42公里。日伪于1944年修筑。次年被拆除。

  • 范公堤

    即捍海堰。北宋天圣间范仲淹监西溪盐仓场时筑,在今江苏省中部,大致北起大丰县西串场河,经东台市南至通州市 (金沙镇) 东南余西乡。后人称为 “范公堤”。后世屡圮屡筑,并续有增展,北起今江苏阜宁县,南抵今

  • 北掌村

    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十八里北掌乡。清乾隆《沙河县志》建置志:村庄有北掌。

  • 侏儒国

    即今琉球群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传》: “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,复有国,皆倭种。又有侏儒国在其南,人长三四尺,去女王四千余里。”吴人称之为夷洲。

  • 遄台 (臺)

    亦名歇马台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宫城西南一里余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,“齐侯至自田,晏子侍于遄台”。即此。

  • 黄花关

   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一百零八里黄花岭上。《清 一统志 ·杭州府二》: 黄花关 “在昌化县(今昌化镇) 北六十里,与宁国县接界,最称险要”。

  • 鸭山

    在今福建惠安县南海滨。《明通鉴》: 嘉靖三十七年 (1558) 五月,“倭攻惠安,知县林咸率兵乘城御之,五日不克,引去。咸乘胜追贼于县境之鸭山,中伏,死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南海滨。《明通

  • 长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南夏州置,治所在大安郡长泽县(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)。隋大业三年(607)废。②隋末沈法兴置,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武德二年(619)李子通据其地。武德四年(6

  • 彻崇山

   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新化州:“彻崇山在州治(今县西北新化)北五十里。林木蓊郁,岩石峻险,延长一百五十里。路险人迹罕至。下有温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