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居寺

白居寺

为藏语音译。汉译为“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”。简称“吉祥轮大乐寺”。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北侧。15世纪初叶创建。原属喇嘛教萨迦派(黄教), 后布敦、格鲁(黄教)等派势力先后进入,遂成为各派共存的一座寺院。寺内建有佛塔一座,藏名贝考曲登,俗称八角塔。塔高十层,塔内保存精美的雕塑和壁画。其风格融合了印度、尼泊尔、克什米尔等外来佛教艺术及内地汉族的一些特点,形成江孜地区独特艺术风格。


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由贡嘎帕创建。原属藏传佛教萨迦派(花教),后来布顿、格鲁(黄教)等派势力先后入据,遂成为各派共存的一座寺院。寺内有16个扎仓,主殿三层,内供奉近8米高的铜佛和众多罗汉塑像。寺旁有白塔一座,藏名贝考曲登,俗称八角塔。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,历时二十余年竣工。十三层,高34米,塔座底层广2200平方米。造型优美,雄伟坚实。寺内保存有大量精美的铜像、塑像和壁画,其风格融合了印度、尼泊尔等外来的佛教艺术,也吸收了内地汉族的一些特点,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白 居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歹补

    即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。《清一统志·东川府》:歹补巡司“在会泽县南一百一十里”。

  • 栗亭县

    北魏正始中置,属广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徽县西北伏家镇。后废为栗亭镇。杜甫 《发秦州》 诗云: “栗亭名更佳,下有良田畴。” 五代唐清泰三年 (936) 复置,属成州。元至元中省入徽州。古县名。北魏正始年

  • 南路旧土尔扈特右旗

    清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,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。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。

  • 航头镇

    亦作行头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二十九里航头镇。明时有盐仓,商业繁盛。(1)在上海市南汇区西南部。面积2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航头,人口1800。明时设盐仓于此,为货运码头,因称航头。

  • 中峒安抚司

    明嘉靖初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
  • 吉昌镇

    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九十里吉昌镇。《吉林乡土记》:“吉昌镇。原为集厂子,由清同治年间开辟。因当时人民杂居,对交易等事,并无正确场所,以每旬之二、五、八日,定该地为集市, 以通其有无,故命名为集厂子。民国

  • 内亭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化县置,属钦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8内亭县:“因内亭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宁越郡。唐属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灵山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

  • 芳溪馆

    在今四川仪陇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8蓬州:芳溪馆,“元微之《感梦》诗云: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三十里有馆,有馆名芳溪”。在今四川省仪陇县南。唐元稹《感梦》诗:“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三十里有馆,

  • 绥戎郡

    西魏改白水郡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白水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坝乡)。北周废。西魏时升白水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都县北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一带。北周时降为建威县。

  • 宁武府

    清雍正三年(1725)置,治所在宁武县(今山西宁武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偏关、神池、宁武、五寨等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置,治宁武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内长城以南,偏关县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