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鼓山

石鼓山

①在今山西原平市东。《魏书·尔朱兆传》:北魏建明元年(530),高欢与尔朱兆“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”。

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灵岩山。春秋吴建馆娃宫于此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砚石山“山西有石鼓,亦名石鼓山”。

③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石鼓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泉州永春县有石鼓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《景物下》:石鼓山,“《图经》云,其状如鼓,或鸣则天降霖雨”。

④在今江西浮梁县北。山下为石鼓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浮梁县:石鼓山“在县北三十里。有石望之如鼓”。

⑤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虔化县:金精石鼓山“在县西北一十五里。旁有石鼓山,相对其山,两面悬崖一百余丈。圆如鼓形”。

⑥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蕲水县“有石鼓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7蕲州:石鼓山“在蕲水县北十里。有巨石如鼓, 扣之有声”。

⑦在今湖南衡阳市城北区湘江与蒸水汇口南侧。以山上有巨石如鼓而得名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有石鼓高六尺,湘水所径,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。罗君章云,扣之声闻数十里。此鼓今无复声。”宋于此建石鼓书院,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。

⑧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简州:石鼓山“在阳安县东北十里。《旧经》云:昔蜀将许都军平定羌戎,回登山击石鼓犒将校。石鼓高六尺”。

⑨在今云南楚雄市与南华县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镇南州:石鼓山在“州东三十里。上有石行列如鼓,旧石鼓县以此名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山西省原平市崞阳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二年(530年),北魏敬宗使河西帅纥豆陵步蕃袭秀容,南逼晋阳,高欢与尔朱兆进兵合击,大破之,斩步蕃于石鼓山,即此。(2)又名研石山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。春秋时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。有馆娃宫、西施洞等。(2)今山名。在湖南省衡阳市北门外,雄踞在蒸水与湘江汇合处。山上有高2米的大石鼓,晋时庾仲初的《观石鼓诗》称:“鸣石含潜响,雷骇震九天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:“县有石鼓,高六尺,湘水所经,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。”石鼓山峻峭耸拔,风景宜人,有“湖南第一胜地”之称,柳宗元、韩愈、范成大、朱熹、张载、文天祥、徐霞客、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。唐时李宽筑庐读书于此,北宋至道中于故址建书院,景祐中赐“石鼓书院”匾额,是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。抗日战争时原建筑被毁。建国后新建亭阁,辟为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盐井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改柏兴千户所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。次年属四川行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盐源、盐边等县地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为盐源县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

  • 夏盖山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夏驾山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 卷9上虞县: 夏盖山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 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: 山形如盖,因以为名”。明嘉靖三十五年 (1556),明军败倭寇于夏盖山,即此

  • 白亭

    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东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分青陂东渎,东南径白亭西, 又南于长陵戍东,东南入于淮。”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四十二里。”

  • 马牧

    在今山东聊城市东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石勒被“卖与茌平人师懽为奴。……懽家邻于马牧,与牧率魏郡汲桑往来,勒以能相马自讬于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聊城县:马牧“在府东。晋永兴中,群盗汲桑、石勒起于马牧。

  • 香水溪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卷8: “香水溪在吴故宫中,俗云西施浴处,人呼为脂粉塘。吴王宫人濯妝于此溪,上源至今馨香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苏州府: 香水溪 “在府城西二十七里。源自光福塘

  • 下博县

    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三十里下博乡。《元和志》卷17:“以泰山有博县,故此加‘下’字。”东汉属安平国。北魏移治今深州市东,属长乐郡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复还旧治。隋属信都郡。唐属深

  • 下淡水溪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、高雄、屏东县境之高屏溪,南流入台湾海峡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下淡水溪“在凤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旧志》:自淡水社西流入海。旁多水田,利畜牧。亦名下湛溪”。在台湾省本岛南部。亦称高屏溪。因

  • 杭州市

    1927年析杭县城区置,为浙江省会。治所即今浙江杭州市。简称杭。在浙江省北部、钱塘江两岸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66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683平方千米)。人口642.8万(市辖区393.2万)。辖上城

  • 蔡村

    亦名南蔡村。即今天津市武清县北二十五里南蔡村镇。清设把总驻此。

  • 诺门罕布尔都卡伦

    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设,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东南诺门罕布日德。“诺门罕布尔都”,蒙古语意为 “精通佛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