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芮城县

芮城县

北周明帝二年(558)改安戎县置,属河北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。天和二年(567)移治今芮城县。唐属陕州。金属解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北岸、中条山南麓,与陕西、河南两省相邻。属运城市。面积 1178 平方千米。人口38.2万。辖7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魏镇。西周初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,称魏国。春秋时为晋所灭,为晋大夫毕万食邑。《左传》桓公三年(前709年):“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,故逐之,出居于魏。”今芮城县西郑州有芮伯城,当为芮伯万被逐所居之地。西汉置河北县,属河东郡。东汉、魏、晋因之。西魏析置安戎县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移安戎县于此,寻改为芮城县,属河北郡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芮城县“因古芮城为名”。武成二年(560年)置永乐县,保定三年(563年)并入芮城县。隋初属蒲州,大业三年(607年)属河东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于县置芮州,贞观元年(627年)废芮州,芮城县属陕州。五代、北宋因之。金、元、明、清属解州。1914年属河中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永乐县并入芮城县,县人民政府移至今址,属运城专区。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地处黄土丘陵区。黄河、安家涧、孙家涧、葡萄河、恭水涧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矿产有金、镁、铜、磷、煤、石油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紫砂石、白云石、石英等。工业有采矿、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橡胶、制药、食品等。同蒲铁路和解芮、风平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永乐宫、西侯度文化遗址、大禹渡、五龙庙、寿圣寺、古魏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象山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:白象山“在县后数十步,为邑治之主。其形肖象。傍有蜕龙洞。深广各数丈许,相传龙蜕于此”。

  • 普济桥

    在今浙江兰溪市北十五里女埠镇兰江之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兰溪县: 普济桥 “在县西北女儿渡上。宋绍圣中维百舟以梁溪上,名普济桥,后更名望云。今桥废,仍以舟济”。

  • 弗思木卫

    明永乐十年(1412)置, 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宛里城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桦川市东北古城。后废。

  • 永和隘

    在今山西陵川县南五十里夺火乡。明置巡司于此,后废。

  • 陈寨镇

    北宋置,属汝阳县。在今河南汝南县境。

  • 伊是

    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齐、魏亦佐秦伐邯郸,齐取淄鼠,魏取伊是”,即此。汉置陭氏县。古邑名。又作伊氏。战国赵邑。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齐、魏“佐秦伐邯郸,

  • 红花渠

    在今宁夏银川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镇:红花渠在“镇南五里,分唐来渠水东南,溉田七百余顷。复引入城中,民汲甚便”。

  • 麦冲河

   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都匀府平浪司:麦冲河在“司东南十里。岸有古寨。下流入于都匀河。(明)正德三年,都匀、清平间叛苗富架重恶龙作乱,官军讨平之。一由杨安、答干、麦冲进,一由清平、索驴

  • 清沟河

    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 清沟河,“ 《旧志》: 源出宿州之龙山湖,东南流合十湖诸水,旧自灵璧县南,至凤阳县沫河口入淮。岁久下流淤塞,遂于县北合肥河,遇淫雨,漫溢为患”。

  • 广洛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(449)置,属金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。《寰宇记》卷36:“以界有清水所经,故立广洛为名。”隋仁寿元年(601)改名金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(451年)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