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解县

解县
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城东、城西二村之间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北解县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蒲州。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。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九年移虞乡县于此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解县,属虞州。贞观十七年 (643) 省入虞乡,二十二年 (648) 复置。乾元三年 (760) 属河中府。北宋为解州治。明初省入解州,民国初改解州复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4年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。1958年并入运城县。


(解xiè) (1)古县名。本战国魏解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属河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名北解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解州。属河东郡。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九年移虞乡县于此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虞乡县为解县,属蒲州。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虞乡镇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省入虞乡县;二十二年复置,属蒲州。乾元末后属河中府。五代汉乾祐以后历北宋、金、元皆为解州治。明洪武初废入解州。1912年废解州改为解县。1954年与虞乡县合置解虞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兀

    又作唐兀惕。元时蒙古人对党项族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的称号。其地相当今宁夏全境及甘肃西北部、内蒙古西南部和陕西北部一带。见“唐古特”。

  • 银川砦

    即永乐城。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六十里马湖峪。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 筑,为银州治。崇宁五年 (1106) 改为银川城。

  • 利州西路

    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分利州路置,治所在兴州(今陕西略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嶓冢山和陕西秦岭以南,陕西留坝、略阳和四川青川以西,甘肃岷县、文县和四川平武以东地区。后与东路又合为一,后又分为二。蒙古

  • 北平邑县

    东汉永平八年(65)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东汉永平八年(65年)置,治今山西省阳高县西南。属代郡。东汉末废。

  • 泰日桥镇

    俗称坍石桥。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北二十四里太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奉贤县: “泰日桥镇在城 (今奉城镇) 西北二十四里。”

  • 鱼骨漈潭

    在今江西石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石城县: 鱼骨漈潭 “在县东七十里万山间。石岩倒垂,小潭深靓。岩上飞瀑,下蔽潭口,称为奇胜”。

  • 三会城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北魏泰常八年(423)拓跋嗣南巡,“秋七月,幸三会屋侯泉”。

  • 临海县

    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章安县置,为临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市。寻临海郡徙治章安县。隋属永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海州治,五年 (622) 为台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临海郡治,

  • 雾云 (雲) 山

    在今山东招远市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雾云山,“ 《县志》: 山形高峻,每辰卯之交烟云吞吐,回合山麓”。

  • 右翼左末旗

    ①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那腊苏台敖若斯东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特沃勒吉东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