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城县
西晋置,属襄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。寻废。唐贞元二十一年(805)改临汉县置,属襄州。治所在今襄阳县西北邓城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)属襄阳府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)废。
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。属襄阳郡。寻省。唐贞元二十一年(805年)移临汉县于古邓城,改名邓城县。属襄州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属襄阳府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年)省为镇。
西晋置,属襄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。寻废。唐贞元二十一年(805)改临汉县置,属襄州。治所在今襄阳县西北邓城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)属襄阳府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)废。
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。属襄阳郡。寻省。唐贞元二十一年(805年)移临汉县于古邓城,改名邓城县。属襄州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属襄阳府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年)省为镇。
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杰坝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8: 崇义县西北有杰坝墟。
1912年改绛州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新绛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8年撒销,并入侯马市。1962年复置新绛县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吕梁山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593平方千米。人口31.7万。
①即今浙江宁波市西与鄞县界上段姚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绍兴府余姚县: 姚江 “经县南,又东为慈溪之前江”。②古东关水。即今四川渠江支流东河上源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 卷4: 前河 “自厅东二百里光头山
即今台湾省高雄县西北冈山镇。清设阿公店汛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冈山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冈山镇。
1932年析永吉、长春、德惠三县地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下九台(今吉林九台市)。1988年改设九台市。旧县名。1932年置,治下九台(今吉林九台市九台镇)。1988年撤销,改设九台市。
即今云南宜良县东之南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宜良县:大池江“在县东八十里。一名盘江。一名大河。从曲靖陆凉州流入境,流六十里出县界,入澂江府界,谓之铁池河”。
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带。因在汶水之北,故名。《左传》:僖公元年(前659),“公赐季友汶阳之田”。杜注:“汶阳田,汶水北地。”一说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,西汉置汶阳县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东南三十四里泥城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在上海市南汇区东南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泥城,人口 1510。 相传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贫民来此筑土堤垦殖,泥堤状如城,故名
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北八尺镇。清设八尺墟汛。
即今河北新河县东南辛章乡。明嘉靖《冀州志》新河县地理图:东有辛章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