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钟 (鐘) 店
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四十八里铜钟镇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四十八里铜钟镇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
明置,在今湖北郧县西五十里。一作马山口堡。
北魏永熙中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高柳县(今山西阳高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高、天镇及河北阳原等县地。后废。北魏置,治高柳县(今山西阳高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天镇、阳高及河北省阳原等县地。后省。
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小河乡小河村。1947年7月,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此召开。会议着重讨论和部署了全国战略进攻问题,制定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方针,即实行外线作战,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。
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,为大凌河支流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利州阜俗县: “唐末,契丹渐炽,役使奚人,迁居琵琶川,统和四年置县。”即此。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七年 (791
亦作苦竹寨。南宋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关西第二道关隘上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 八年(1258) 十月,“帝驻跸剑门。戊子,攻苦竹隘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剑州: 苦竹隘,“ 《志》 云:在小剑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乌撒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十六年(1383)改属四川布政司。清康熙五年(1666)改置威宁府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西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牟平县:两欹山“其山两峰欹侧相背为名”。
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。东晋省入郴县。陈永定三年(559) 复置,隋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高帝分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。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。惠帝元年(前194年)封
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》 “孝义寨”条下:“李溪寨在县东南十八里。宋置温处四州都巡检司,后改置合德乡巡司。”即今浙江省永康市东南李溪。宋置合德乡巡检司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