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白沙祠
在今广东江门市南郊白沙村。陈献章(1428—1500)字公甫,新会(今属广东)白沙里人。世称白沙先生。明学者。祠在其故居碧玉楼基础上扩建。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(1584),后经重修。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,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。门前木石结构牌楼,立面三间,四柱三楼,雕饰精巧。祠内有春阳堂、贞节堂、崇正堂、碧玉楼等,均为“三间两廊”式建筑。
在今广东江门市南郊白沙村。陈献章(1428—1500)字公甫,新会(今属广东)白沙里人。世称白沙先生。明学者。祠在其故居碧玉楼基础上扩建。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(1584),后经重修。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,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。门前木石结构牌楼,立面三间,四柱三楼,雕饰精巧。祠内有春阳堂、贞节堂、崇正堂、碧玉楼等,均为“三间两廊”式建筑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镇头乡冷水亭村鸡山上。吴芮(?—前202),汉初诸侯王。初为秦番阳(今江西波阳县东北)令。秦末率越人起兵,被项羽封为衡山王。汉朝建立,改封长沙王。墓有三座,间距百米。墓前立封门石,围
①亦名大胜关港、大胜港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胜关“陈友谅来侵,太祖命杨璟驻兵大胜关,友谅至,璟御之。友谅见港水狭,即退出大江,趋江东桥败去。今有巡司,
唐南诏前期置,治所在宁北城(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二十二里,中所稍东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。南诏后期改剑川节度。公元8世纪中南诏置,治宁北城(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中所)。辖境
亦作卓克基长官司。清乾隆十四年 (1749) 置,属杂谷安抚司 (后改杂谷直隶厅)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南卓克基乡西索村。后废。
北宋置,属通远县。在今甘肃环县北七十里。金以后废。
唐元和五年 (810) 改锡山镇置,属唐年县。即今湖北通城县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置通城县。南宋绍兴五年 (1135) 复为镇,属崇阳县。十七年 (1147) 复为通城县。古镇名。唐元和中置
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一带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西南,径关城北,除水出西北除溪,东南流入于汉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(515),任太洪 “袭破东洛、除口二戍”。除口戍即此。除
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。东连火烧岭,南通福建光泽县,西连昂山,北接鳜鱼峰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贵溪县: 贵源山 “广七十余里。内多良田,物产蕃庶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贵源山 “民俗淳
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大洋河上游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5:五重河在“(海城)城北十五里。自偏岭向东南流,行人连过五次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五重河“源出(海城)县南分水岭,东南流经岫
①北魏天兴中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北。北齐废。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,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。以北魏凉城郡取名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37年迁治新堂 (今凉城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