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天军
金天会七年 (1129) 置,治所在保塞县(后改名清苑县,在今河北保定市)。蒙古太宗十三年(1241) 改为顺天路。
金天会七年 (1129) 置,治所在保塞县(后改名清苑县,在今河北保定市)。蒙古太宗十三年(1241) 改为顺天路。
在今陕西韩城市南黄河上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 信 “遂进兵击魏。魏盛兵蒲坂,塞临晋……(信) 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度军,袭安邑”。后人讹为以木罂浮渡,故 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朝邑县: 罂浮渡“道盖出于此”
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磁县东北。三国魏废。《水经· 浊漳水注》: “漳水又东径梁期城南。《地理风俗记》 曰: 邺北五十里有梁期城,故县也。汉武帝元鼎五年,封任破胡为侯国。晋惠帝永兴元年骠骑王浚遣
即今广东饶平县南柘林湾。《明史·李锡传》: 隆庆元年 (1567),“海寇曾一本横行闽、广间。……一本至闽,锡出海御之,与 (俞) 大猷遇贼柘林澳,三战皆捷”。即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柘林湾。
亦名鸿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九年 (452),北伐 “元景至洪关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门水 “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,水东有城,即关亭也。水西有堡,谓之鸿关堡”。即“
亦作盐泉镇。唐置,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庭州: 盐泉镇 “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。当回鹘路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后庭县: “有蒲类、郝遮、咸泉三镇。”
即蓝市城。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。为大夏都城。后为大月氏都城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大月氏国 “居蓝氏城”。
旧芙蓉湖。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、无锡市西北、江阴市南。广袤数十里。明宣德中周忱于湖北筑堤阻止江水流入,四周开渠排水,开辟农田三万七千亩,称为芙蓉圩。
东晋时侨置,属南豫州。治所在汝阴县(今安徽合肥市西北)。南朝梁改为汝阴郡。东晋侨置,治汝阴县(今安徽合肥市)。属豫州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齐复属豫州。梁改为汝阴郡。
即庐山。在今江西北部,耸立于鄱阳湖、长江之滨。相传殷周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,故名。即“庐山(1)”。
亦曰小官镇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治所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金山卫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改置金山县。乾隆十七年 (1752) 省卫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即今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金山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