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门那国
一般以为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南部之松纳特,一说在今印度孟买以南的乔儿附近。《元史·外夷传》: 马八儿等国,“ (至元) 二十三年,海外诸蕃国以杨庭壁奉诏招谕,至是皆来降”,须门那等国 “皆遣使贡方物”。
一般以为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南部之松纳特,一说在今印度孟买以南的乔儿附近。《元史·外夷传》: 马八儿等国,“ (至元) 二十三年,海外诸蕃国以杨庭壁奉诏招谕,至是皆来降”,须门那等国 “皆遣使贡方物”。
在今辽宁兴城市西三十里。明时山下有团山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大团山在“卫西北三十里。中高四下,固守之,可断北寇出没之道。今团山堡置于此”。
即今四川渠县东北龙骧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宕渠县: “符特山在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38渠州: “符特山在宕渠县西南,今县则有龙骧山,盖古符特山也。”
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流域,东抵汤旺河以西,南达哈尔滨、阿城、宾县等地。后废。明永乐元年十二月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。属奴儿干都司。辖区约
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玉里镇。原名璞石阁,名称来源有二说:一是阿美语音译,意为“灰尘世界”,因秀姑峦溪久旱干涸,风起尘沙飞扬而名;二是传说秀姑峦溪中有石洁白如璞,砥柱中流,忽隐忽现,溪边曾建璞石阁,故名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临涣县(在今安徽濉溪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濉溪、永城、蒙城及宿县部分地。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
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华亭县:沈泾塘“南接秀州塘,北合诸泾港之水,北流为神山塘,经佘山西,又分流,会诸泾港之水,西北入大盈浦,东入顾会浦”。
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建,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。在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五十乡。藏语全称“郭隆弥勒洲寺”,简称“郭隆寺”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。初建嘉色寝宫、大经堂及一部分僧舍
又作瑗。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年 (前485),晋赵鞅攻齐国,“取犁及辕”。即此。杜注: “辕即瑗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年(前485年)
在今云南开远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交岗“在州南。其地东西绵亘,与交趾分界。明朝天启二年,水西安邦彦作乱,沾益土酋亦应之,乌撒安効良复叛,引兵入沾益,抵交岗,犯安南长官司。竜古哨土官沙源击走
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。唐乾封元年(666年),高宗封泰山,又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,名封祀坛曰舞鹤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