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巾固城
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百脉水 “北径黄巾固,盖贼所屯,故固得名焉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三年 (388),“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,退屯黄巾固”。胡三省注: “汉末黄巾保聚于其地,因以为名。齐人谓垒堡为固。”
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百脉水 “北径黄巾固,盖贼所屯,故固得名焉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三年 (388),“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,退屯黄巾固”。胡三省注: “汉末黄巾保聚于其地,因以为名。齐人谓垒堡为固。”
唐南诏国于昆明县置,属剑川节度。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。后废。南诏置,治今四川省盐源县,属会川都督。大理属会川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置盐井千户,十七年改为闰盐州。
又作倒刺山。在今河北蔚县东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到刺山 “山甚层峻, 未有升其颠者。 《魏土地记》 曰: 代城东五十里有到刺山,山上有佳大黄也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4蔚州兴唐县: “倒刺山
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 鹿起山 “在舒城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岳山图》 跋云: 昔有名僧过其下,一鹿自山出,僧因此即其地以化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 鹿起山 “上有试心台、洗剑
即今河北广宗县东北二十里李怀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广宗县图:东北有李怀集。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广安县西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5广安军:秀屏山“即军治所倚,峭壁森耸,草木丛茂,宛若屏障,故名”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。后废。
①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海县北勐阿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猛阿土把总。②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八十八里勐阿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澜沧西南
①亦名昆明湖。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。元称瓮山泊。明称西湖。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》卷3:“西湖去玉泉山不里许,即玉泉龙泉所潴。盖此地最洼,受诸泉之委,汇为巨浸,土名大泊湖。环湖十余里,荷蒲菱芡,与夫沙禽
①即古游水。在今江苏涟水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9涟水县: “沭水,俗名涟水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 卷2: 沭水“又南至沭阳县入桑湖, 由湖东出入于海。沭水至此正名涟水,故县氏焉”。②湘水支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