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罴镇
明置,属祁阳县。在今湖南祁阳县北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祁阳县: “北有祁山,上有黄罴镇。”
明置,属祁阳县。在今湖南祁阳县北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祁阳县: “北有祁山,上有黄罴镇。”
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五里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百门陂“方五百步,在共县故城西”。《元和志》卷16共城县:百门陂,“百姓引以溉稻田,此米明白香洁,异于他稻,魏、齐以来,常以荐御。陂南通漳水”。
又名遮虏平。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三十里五王城。唐置遮虏军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符五年(878),沙陀李国昌 “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,进击宁武及岢岚军”。
俗称大寺。在今宁夏同心县城西南隅高地上。明初改元喇嘛教寺庙而成。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和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两次重建。为宁夏现存规模宏大、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。系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建筑风格融
即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。明、清于此设五斗口巡司。在今广东省佛山市东平洲。明景泰三年(1452年)于此置五斗口巡检司。
亦名清强店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。《宋史·王继恩传》: 淳化五年 (994),镇压李顺义军,继恩攻占研石砦,“逐北过青强岭,平剑州”。
清置,属宽甸县。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八十五里小蒲河口。因河得名。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宽甸县乡镇:“小蒲石河口在县城东南八十五里。”
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(今甘肃武威市)西门。《晋书·吕纂载记》:吕纂“夜率壮士数百,逾北城,攻广夏门”,即此。
一作潾山县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为邻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。一说在今大竹县西南牌坊场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:邻山县“以山名之”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 为邻州治。八年(
1947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延庆县东部及热河省丰宁县西南部析置,治四海冶(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四海镇)。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延庆、赤城、滦平三县。旧县名。察哈尔解放区设。1947年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 舍资河在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东五十里。源出武定府,东流入南安州界,至元江府境,下流入交趾河。今有铺、有堡、有巡司、有驿、有村,皆以舍资为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