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蛟江
即今一泡江。在云南大姚县西,北流入金沙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大姚县:龙蛟江在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源出铁索箐,合姚州连场、香水二河,东北注于金沙江。俗名苴泡江,音讹也。水产金”。
即今一泡江。在云南大姚县西,北流入金沙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大姚县:龙蛟江在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源出铁索箐,合姚州连场、香水二河,东北注于金沙江。俗名苴泡江,音讹也。水产金”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
即今湖北郧县东北一百八十里红峪乡。清有巡司、把总驻此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巡司移驻花龙滩镇。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二十五里昌城镇。高帝八年 (前199) 封旅卿为昌侯。元鼎元年 (前116) 又封城阳顷王子差为昌侯,即此。东汉省。西汉元鼎元年(前116年),武帝封城阳王子差
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冀州: 枣山 “山多枣,因名”。
即今新疆玛纳斯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:玛纳斯,“准语(蒙古语),玛纳,巡逻之谓。地容游牧,巡逻者众,故名”。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)于此置绥来县。1953年改名玛纳斯县。
①战国韩地。在今山西曲沃县西北。《史记·韩世家》:赵桓惠王九年(前264),“秦拔我陉,城汾旁”。②春秋吴邑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《左传》:定公十四年(前496),“吴伐越,越子勾践御之,陈于槜李……灵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宜昌县 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县部分地。十一年 (591) 废。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在澧阳县 (今湖南澧县东南)。寻改为澧州。
亦作改金、街津屯。因山得名。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街津口赫哲族乡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55: “街基地方,一名街津,属三姓,富克锦城之东,距城三百里。” 赫哲人世代居此,以盛产鳇鱼著称。集镇名。在吉
在今河北晋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晋州: 鼓城山在 “州西五里。以鼓子所居而名。下有古城坡。隋因以名县”。
南宋淳熙二年 (1175) 建,在今西藏拉萨市东郊。为藏传佛教蔡巴噶举之祖寺。南宋淳熙二年(1175年)建,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郊。为藏传佛教蔡巴噶举之祖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