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舍
宋朝学校三舍之第一等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始于太学置,学生一百人。考试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可直接授官,中等许免礼部试,下等可免解试。上舍生或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、学谕、直学等职事,给月俸。入学满六年获释褐者,称走马上舍。哲宗元符二年 (1099),令州学每年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,暂入太学外舍,考试合格即升内舍,三次考试不升舍者,遣还州学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),令州学三年一贡,成绩上等补上舍,中等补下等上舍,下等补内舍,其余为外舍。
宋朝学校三舍之第一等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始于太学置,学生一百人。考试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可直接授官,中等许免礼部试,下等可免解试。上舍生或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、学谕、直学等职事,给月俸。入学满六年获释褐者,称走马上舍。哲宗元符二年 (1099),令州学每年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,暂入太学外舍,考试合格即升内舍,三次考试不升舍者,遣还州学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),令州学三年一贡,成绩上等补上舍,中等补下等上舍,下等补内舍,其余为外舍。
官署名,即军机处,掌军国大政,以赞机务;终日值班,以应对献替。巡幸时也如此。清朝初期,置议政处,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,参议谋划军政要事。雍正十年(公元1732年)用兵西北,怕值班大臣泄密,始设军机房,
官署名。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置,以判磨勘司官兼领。掌官物已支未除之数,候至所受之处,附籍报所由司而对除之; 天下上供物至京,即日上奏,交纳完毕,取其钞以还本州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
官名。梁皇弟皇子府始设,见“王府记室参军事”。
即东宫、太子宫。南朝梁刘孝威《和皇太子春林晚雨诗》:“明离信养德,能事毕春宫。”(见《艺文类聚二》)唐朝《王建诗五·送振武张尚书》:“迴天转地是将军,扶助春宫上五云。”
官名。西晋置。《晋书·陆云传》: “张昌为乱,(成都王)颖上(陆)云为使持节、大都督,前锋将军以讨昌。”南朝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班,普通六年 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流外三品蕴位。属太府卿。
官名。掌闾门开闭的小吏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归,过宋,天雨,庇其闾中,守闾者不内也。”孙诒让注: “《管子·立传》云: 置闾有司以时开闭。《周礼·乡大夫》云:国有大故,则令民各守其闾,以待政令。时
宋朝军职名。北宋时,军队作战或教阅,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。神宗行将兵法及结队法,每二十队差押队使臣一人,简称押队,地位次于正将、副将。北宋末至南宋,置为队的头领之一,战斗时引领全队作战。宋军职名。北宋神
撰定礼制的机构。南朝齐、梁置。设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五礼新旧学士。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时修礼局住在国子学中门外,东昏之代,频有军火,其所散失,又逾太半。天监元年(502),(何)佟之启审省置之宜,敕使外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总知奚王五房族属。太宗置,后无所掌,圣宗统和八年(990),复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