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世兵制

世兵制

一种兵民分离、兵家子弟世代为兵的制度。此制形成于汉末及三国时期。秦汉时期实行征兵制,至东汉末年由于战争濒仍,人民流离,征兵制遭到破坏,募兵兴起。募兵原无固定对象,但应募之后,兵役就落在这一部分应募者的身上。与募兵同时并存的又有强制为兵,官府常以降民、俘户为兵,检括亡命逃户为兵。士兵及其家属都要聚居在一处集中管理,称为军户,户籍属于军府。这样就形成了兵民分离,军户子弟世代为兵的世兵制。军户由于有很多俘隶的成份,其地位较普通民户为低。世兵制盛行于两晋时期,后来由于世兵数量日益减少,此制遭到破坏。世兵数量减少的原因,一是作战死亡;二是由于军户社会地位低下,很多士兵趁机逃亡;三是国家常以兵户赐予功臣和显贵,转为私家的兵或奴仆;四是一些兵士由于作战有功,官府常解除其军户的身份以作为奖赏。除世兵数额减少之外,使世兵制衰落的另一原因是世兵身份的低落,影响士兵的战斗精神和作战能力。宋齐以后世兵制虽趋于衰落,但仍旧存在,直到隋代统一全国才正式消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理刑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理刑司员外郎。清朝理藩院理刑清吏司副长官,佐郎中掌司事,设满洲二人,蒙古四人。

  • 上京路都转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本路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。天德三年(1151)设于上京路济州。四年,改为济州路转运司。

  • 运筹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海军处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。掌筹画海战,考核教育、测绘等事。辖谋略、教务、测海三科。置司长一人,承发官一人,科长三人,科员六人,艺师二人,艺士三人,录事六人。三十

  • 小史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小史置,掌帝王世系昭穆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史司属官,下设小史上士以佐其职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小史,掌理王邦和畿内

  • 王国典卫

    官名。隋于诸王国置典卫,唐沿置于亲王国,员额八人,掌守卫、陪从。

  • 掌式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天官府纳言中大夫所属有掌式上士,秩正三命。式指仪节,掌式上士,为掌宫廷仪式之官。相当于明代司礼监的职任。《隋书·田仁恭传》记田仁恭“在周以明经为掌式上士。”其副职为掌式中士,正二命。

  • 右牝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仆寺右牝署,设都尉。

  • 监曹奏事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杨播传》:“(杨津)转振威将军,领监曹奏事令,又为直寝,迁太子步兵校尉。”

  • 莅官

    上任就职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 “莅官行法。”孔颖达疏: “涖(莅) ,临也。官,谓卿大夫士各有职掌。”

  • 尚膳

    官名。见“饭上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