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常侍

常侍

① 西汉加官名号,加之者得常侍从皇帝左右,职甚亲近。有中常侍、骑常侍、常侍骑、武骑常侍、常侍郎等名目,泛称常侍。② 中常侍、内常侍等宦官的简称。详见各条。③散骑常侍、散骑中常侍、通直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常侍等官的简称。详见各条。④十六国西秦中枢长官。有左、右、中常侍,与左、右、中侍郎共执国政。⑤ 汉朝王国加官称号之一,侍从王之左右,备顾问应对。魏晋南北朝王、公等国置为属官,掌侍从左右,赞相礼仪,献替谏诤。两晋南朝及北魏皆分置左右,员额依国之大小不等。魏、晋、宋八品,梁二班至一班,陈九品。隋朝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多置,员二人,视正八品至视从九品不等。唐初沿置,兼掌表启书疏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中废。⑥渤海国官名,属巷伯局。


官名。秦置散骑和中常侍,随侍皇帝。汉朝沿用秦朝官制;到东汉时,改用宦官担任此职,可入内宫,侍从左右;掌管文书、诏令,权势很重。魏合散骑与中常侍为散骑常侍,始用文人担任此官。晋沿用魏制。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,以后历代都有散骑常侍,元以后废。参看“中常侍”、“散骑常侍”条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车都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中常侍》、《晋书·职官·散骑常侍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同文正卿

    官名。即鸿胪卿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鸿胪卿。

  • 凫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铸造乐钟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 ”凫氏为钟。”官名。周及周以前设此官,负责制钟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·凫氏》:“凫氏为钟。”

  • 广东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内阁稽察房

   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。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设立,专为皇帝催办、检查和汇报各部院衙门执行上谕的情况。凡交部议复事件,按日记档,俟各部院移会到时,分别已结、未结,每月汇奏一次,称为“月折”;又军机处每日

  • 步兵丞

    官名,汉置,即校尉丞。中垒、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胡骑、射声、虎贲、凡八校尉皆有丞,西域副校尉,戊、已二校尉也有丞,掌文书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城门校尉》。

  • 左部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末置,西晋沿置。为匈奴左部长官,由“左部帅”改名。一说西晋武帝太康(280—289) 中改。所统万余落,居于太原故兹氏县。见《晋书·北狄传》、《刘元海载记》。参见“五部都尉”。官名,为匈奴

  • 将吏

    官名。军队主将的佐吏。《孙膑兵法·[将失]》: “众不能其将吏,可败也。”1、军官的通称。《史记·灌婴传》:“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,皆赐爵列侯。降左右司马各一人,卒万人二千人,尽得其军将吏。”2、武官与

  • 外膳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外膳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
  • 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

    宋朝宫观官名。神宗元丰八年(1085),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吕公著为之。后援例置官。参见“宫观官”。

  • 司寺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冬官府属官,正四命。李行之曾任之。见《北史·序传》。官名。北周冬官府所属,正四命。任此职者见《北史·序传》:李行之“仕周为冬官府司寺下大夫。”其职掌史文阙载,可能是掌管佛寺的修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