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上书而得官。(1) 为战国时入仕的途径之一。见“游说入仕”。(2) 汉代入仕的途径之一。《汉书·终军传》记“终军……至长安,上书言事,武帝异其文,拜军为谒者给事中。”
官名。隋朝诸州、郡、县属官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八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改都水使者置。位九班,居十二卿之末,班秩低于其余列卿。掌船舶航运河堤修治等事务。下设丞、功曹、主簿。属官有参军事二人、河堤谒者八人等,陈沿置,与其余列卿皆位三品,秩中
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置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 “以左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,与典农使者朱表、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,核定户籍,劝课农桑。”
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。陈沿置,与智武、仁武、勇武、严武等合称五武将军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金朝置为武散官,从五品上。元朝因之,从四品,宣授。明朝为从四品武官加授之散阶称号。
流外官名。宋于开封府置,其职掌似为接受并签押文案簿书之事。
穿黑色衣服的官吏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敞备皂衣二十余年,尝闻罪人赎矣,未闻盗贼起也。”注:“如淳曰:虽有五时服,至朝皆著皂衣。”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擢之皂衣之吏,厕之诤臣之末。”
①官名。春秋时齐国置。掌规劝君王过失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 “桓公问置吏于管仲。管仲曰”: 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②西夏官位。谏臣为谏师位之一,在中书、枢密位下,与次等司同等。
① 汉朝对中郎、侍郎、郎中等的统称。亦称“郎吏”。参见“郎”。②南北朝对尚书郎中、侍郎的统称。隋、唐以来泛称尚书都省左、右司及六部诸司郎中,员外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