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都司

都司

①指隋、唐、五代、宋之尚书省左、右司。因其分辖六部诸司事务,故名。② 明朝都指挥使司之简称。③官名。清朝绿营军官,武职正四品。位于参将、游击之下,守备之上。与参将、游击相同,可充营所领兵官,掌防汛军政。有的则充副将的中军官,综理一协之军务。分为陆路都司及水师都司。此外,四川、云南土司中亦有都司之官,称“土都司”。


官名。1、指尚书省左右司。隋唐宋三朝的尚书省也称都省,尚书省左右司为各司总汇,称都司,掌管省中事务。

2、指都指挥使司,为都指挥使司的省称,明代都指挥使司为一省的军事最高机构,掌一省兵权。

3、指清朝绿营兵军官,为正四品武官,次于游击、参将,都司为副将总理营务的,称协标都司。见《续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一·诸路将官》、《清文献通考·职官考十二·准部新疆职官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(瞿蜕园)历代职官简释·都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转对

    官场用语。即百官轮次面奏时政得失。五代后晋天福(936—943)中,令五日内殿起居,以两人转对,各具实封以闻。后汉高祖乾祐(948—950)初罢。宋太祖建隆三年(962) 复行,凡遇内殿起居日,在朝文

  • 内直丞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内直副监置,员二人,正八品下,为太子左春坊内直局次官。

  • 行营副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,大军出征置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副都总管。

  • 小司水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属官,佐司水中大夫、小司水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司水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

  • 曲面部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仓督。隶司农寺导官署。掌供宫廷用粮。

  • 家令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083)置,隶储政院,秩正三品,有家令、家丞各二员,典簿二员,照磨一员,掌东宫饮膳供帐仓库; 三十一年改名内宰司,隶徽政院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复立,秩升从二品,武宗

  • 右军巡判官

    见“军巡使”。

  • 郡军府主簿

    官名。晋始置,见《世说新语·企羡篇》注引王羲之《临河序》,与郡主簿为两职,与州军府同。南朝沿置,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记江为建武将军、琅邪内史,以穆之为军府主簿。《梁书·止足·陶季直传》记

  • 龙泉苑

    官署名。明成祖永乐五年(1407)置,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,属香山监。苑设圉长一人,从九品,下分各群,设群长,掌牧养马匹,以备军需。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。参见“香山监”。

  • 右龙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掌右龙局。从九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