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乞伏氏

乞伏氏

鲜卑族一支。源出东胡。以部为氏。一说远祖纥干兼并诸部,被推为统主,号乞伏可汗,遂以号为氏。原居漠北,后出阴山南徙,先后居于高平川(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)、苑川(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)、麦田(今甘肃靖远县东北)等地。东晋成帝咸和年间(326—334),乞伏司繁嗣立,率部迁度坚山。废帝太和六年(371),兵败,降前秦,封南单于。孝武帝宁康元年(373),领兵破鲜卑勃寒,遂镇守勇士川(即苑川)。太元元年(376),子乞伏国仁袭位。淝水之战后,乘前秦兵败之机,聚众10万,于太元十年(385)自称大都督、大将军、大单于,改元建义,置12郡(一说11郡),筑勇士城以居,史称西秦。割据陇西(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),故又称陇西鲜卑。兼并周邻鲜卑、羌、东胡诸部,势力渐盛。建义四年(388),弟乞伏乾归继位,加称河南王,迁于金城(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),秦、凉之羌、鲜卑、胡多归附,连败鲜卑大兜国、后凉、氐王杨定,尽有陇西、巴西地。太初十三年(400),迁都苑川。不久为后秦所败,降姚兴,失国八年。晋义熙五年(409),称秦王,复国。屡败后秦、南凉、吐谷浑。西秦更始四年(412),子乞伏炽磐立,破吐谷浑,灭南凉,败北凉,降乙弗鲜卑,势盛。据有今甘肃西南部。建弘九年(428),子乞伏暮末即位,政刑酷滥,部民多叛,势衰。永弘四年(431),为夏所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也鲁河卫

   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。正统(1436—1449)后所设。《满洲源流考》将此卫与永乐六年(1408)三月所设牙鲁卫同作雅鲁河卫。

  • 尔朱天光

    496—532北魏末年将领。北秀容(今山西朔县西北)契胡(羯胡)。其先居于尔朱川,以地名为氏。尔朱荣从祖兄子(远侄)。勇武善弓马,获荣厚爱,常预策谋军戎要事。孝昌(525—527)末,为都将,总统肆州

  • 宣慰同知

    官名。职位仅次于宣慰使,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任土官,在宣慰使缺员时,则承担宣慰司的全部事务,起宣慰使作用。元代秩从三品,明代正四品。参见“宣慰使”(1747页)

  • 乌者

    即“仆散忠义”(319页)。

  • 鲁阳蛮

    南北朝时鲁阳地区诸民族的总称。以地名为族称。分布在荆州东北部,今河南鲁山一带。北魏景明三年(502),在鲁北鷰等人率领下聚众攻颍川(今河南许昌北)。魏宣武帝诏左卫将军李崇讨平之,徙万余家于河北诸州及六

  • 阿思哈尼哈番

    满语音译。清代八旗满洲、蒙古、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。分三等。后金天命五年(1620),分世爵之一—副将为三等。天聪八年(1634),遵满洲旧俗,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,以一、二、三等副将对等改称为一、二

  • 伏佛郁

    见“具伏弗”(1427页)。

  • 十家牌法

    政治制度名。明朝在赣南畲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措施之一。又称“十家连坐”。明正德年间(1506—1521) ,赣南畲、汉人民曾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,清王朝派王守仁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,又在城乡普遍推行此法。“

  • 三都县

    县名。位于贵州省中南部。为水、苗等族之居住地。唐时,置婆览县,属应州。宋为绍庆府所领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,烂土洞长忽带以地内附。二十八年,置定云府,治烂土,又置合江洲、陈蒙洲,皆属之。明洪武十

  • 韩隐

    见“耶律斜轸”(1319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