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八邦寺

八邦寺

噶玛噶举派(白教)寺庙。又称“土登清可领”、乾隆时称“巴尔绷寺”。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东南八乌乡八邦村。约宋宁宗时,都松钦巴将噶举派自西藏传入康区,元、明两代得以发展。第一代活佛德格土司之弟斯笃却吉迥乃于雍正五年(1727)始建时有一座经堂和16间住房,后逐渐扩大。第二代活佛白马尼西修建了印经院及一些小经堂,印经书一百余卷。至第四代活佛白马汪求大兴土木,修建经堂、住房12年之久。在噶玛噶举派中地位仅次于主寺西藏粗布寺,为该教派在康区之东部“圣地”。该寺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德格土司的扶持,清乾隆平定金川之役,该寺派喇嘛至清军营中念祈“得胜真经”,受到清朝厚赏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,又赐保护该寺之诏书。该寺占有大量土地、牲畜,享有派差、派款等各种特权,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。辖有70至80座分寺,分布于德格、邓柯、康定、丹巴、稻城及云南丽江、青海等地。由该寺派代表去解决分寺重大问题。活佛为最高等级,总揽寺内一切权力,设有堪布、铁棒、翁则、格雍、管家等执事喇嘛,分管寺内教务、纪律、领经、经济收入等事宜,并设若干杂职人员,分管农村或牧场。内设一个喇嘛扎巴学校,凡康属噶玛噶举派门徒赴藏受戒深造,须先在此寺学经三年,方能办理手续赴藏学经。有自己的武装,将喇嘛、扎巴组成军队,维护其统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军进驻察隅

    清军将领程凤翔率部兵进察隅的事件。清末,川边藏区土司割据。宣统元年(1909)七月,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至察木多(昌都)指挥护送川军入藏,属部新军后营管带程凤翔奉命肃清川边南境,于次年二月抵桑昂曲宗(今

  • 召戛

    傣语音译。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市场主管官。负责管理市场及征收街税。地位次于“四大怀朗”(官名),为“八大卡贞”(官名)之一,在代表等级地位的※“田官等级”中,属“二十田级”,领有俸禄谷

  • 兀鲁河卫

   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。正统(1436—1449)后设。《满洲源流考》改作呼鲁河卫,并说清代有呼鲁河,在吉林城(今吉林省吉林市)西南500余里,流入赫尔苏河。

  • 蒲剌束

    即“颇剌淑”(2139页)。

  • 清仁宗

    即“颙琰”(2508页)。

  • 别失八里

    西域古城名。见《元史·西北地附录》。元宰相耶律铸《双溪醉隐集》作伯什巴里,并云:庭州有五城,俗号五城之地。突厥语“伯什”为五,“巴里”为城。元初为西北重镇。宪宗元年(1251),设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

  • 长孙翰

    ?—430北魏大臣。代人。鲜卑拔拔氏(后改长孙氏),蓝田侯长孙肥子。道武帝拓跋珪时,以善骑为猎郎。天赐五年(408),父卒,袭爵。次年,珪卒,子拓跋嗣在外,翰与拓跋磨浑迎立之。迁散骑常侍。以功累迁平南

  • 即“乌累若鞮单于”(352页)。

  • 萨克素

    ?—1674清初武官。镶蓝旗人。康熙十三年(1674),以佐领从平南大将军赉塔征叛藩耿精忠部将曾养性率众6万攻城,坚守城池,久攻不下。后以参将武灏通敌献城,力战阵亡。

  • 穆夫提

    阿拉伯语mufti音译。原意为“法官”、“总法官”,其职司是解释伊斯兰教教法,通常称为“伊斯兰教法说明官”。由高级宗教人士专任,故又成为某些高级宗教人士的称号。※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。